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从“走近”到“走进”

发表日期:2013/5/28 9:55:2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34位读者读过

从“走近”到“走进”

   课间,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你知道白鸡和黑鸡哪个厉害吗?”我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说:“呵呵,我想一样厉害吧,反正都是同类嘛。” 身旁几个孩子摇摇头说:“不对不对,是黑鸡厉害。”我有点纳闷,追问道:“为什么呢?”孩子笑着说:“因为黑鸡能生白蛋,但是白鸡不能生黑蛋。”听完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笑了……

儿童的想法就是这样的奇妙,他们的世界就是那样的多彩。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的确,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认为要培养儿童就要先走进儿童世界,了解他们是教育他们的前提。

我们作为成人,要走进儿童世界,我认为必须经历一个从“走近”到“走进”的过程。因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尊重、信任,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你看作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和师长,才会将内心深处的秘密或隐私袒露出来,才会相信他在你那里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找到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问题的良友。

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早就劝告教师“不仅向书本学习”,而且“向你们的工作对象——少年儿童学习”,因为儿童的天真无邪能纯洁我们的心灵,儿童的大胆想象能激发我们创新的勇气,儿童的新颖玩法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教师只有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了解了儿童,理解了童稚,才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儿童感兴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的世界是丰富的,那么我想培养和教育儿童也应该是生动有趣、快乐活泼的。希望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人,能牵着孩子稚嫩的手,和他们一起走进如童话般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愉悦中感受教育,在愉悦中体会生活,在愉悦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