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班级管理>>文章内容

小学毕业班学生后期管理之我见

发表日期:2010/3/18 11:04:1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765位读者读过

小学毕业班学生后期管理之我见

禄口小学    耿泰和

还剩下三个月多月的时间,毕业班的学生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小升初。六年级的学生因为在校时间长,  经历较丰富,对学校的管理较熟悉,又面临毕业升学的特殊任务,因此管理上也较复杂。特别是毕业前的两三个月,如果管理科学,引导得当,则班风良好,成绩不断上升,否则问题层出不穷,成绩一落千丈。连续担任了几年的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认识到毕业班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毕业班后阶段两三个月的管理尤为重要。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进行毕业班后阶段有效管理的一些方法。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毕业升学观。

在毕业班中有一部分学生会存在两种错误的想法。一种认为自己是学校的“老大哥”、“老大姐”了,在学校也是“经验丰富”,“什么都见过”,现在就要离开学校,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纪律要求;一种认为自己该学的也学了,该会的也会了,于是放松了学习要求。有第一种想法的同学的突出表现就是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老师的要求漫不经心;有第二种想法的则表现为懒懒散散,不求上进,甚至形成“大考大玩,小考小玩”的玩乐习惯。显然,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都偏离正确的人生观,需要班主任积极引导。班主任可采取主题班会、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错误认识,树立崇高理想,认识到毕业升学是漫长人生中短暂的一瞬,人的一生都要不停耕耘、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步,上一阶段的努力是为下一阶段的成功作铺垫,只有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才能为更大的成功打下基础,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毕业升学观。结合学生实际,为他们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必然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自学投入到升学学习中去。只要学生端正了思想,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升学观,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必然会严格起来,违反班规校规的事自然减少,学习兴趣也能提高。为了以后能考入理想的学校,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去钻研学习。

 

二、激励学生保持乐观自信的备考状态。

乐观自信是成才者必备的心理品质。古往今来,凡成功者都以坚定的自信为基础。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由于对环境、管理、竞争、人际交往不适应等原因,容易造成挫折感、失败感,从而导致信心缺乏,精神沮丧。自信心的缺失,必然使学生消极被动,学习成绩和发展动力受阻碍。保持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智力潜能高效发挥。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乐观自信感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斯·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老师的肯定正是学生获得自信保持乐观精神的来源。班主任应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少点批评,多些表扬,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肯定他们的每一次成功。例如可选择这样一个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分别给他们确定一个稍高于他们能力的奋斗目标。虽然学生对这个目标还没有把握,但老师应该肯定地对他说:“只要你再努力一点,你一定行的。”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老师的肯定,学生一定会信心百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一定有使不完的劲,而兴趣、热情和自信心必然会带来成功的欢乐。

 

三、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医生。

心理素质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二者常常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刺激拼搏进取的精神。但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则会挫伤人的自信心,使人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甚至导致出现有害身心的过激行为。中小学毕业班学生正处于毕业升学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压力过大或心理焦虑过重等心理障碍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疏导解决,也就是说班主任不光要做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更要做他们的心理辅导医生。一般来说,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身体发育时期,心理也正处于调整期;二是学业负担过重。学生和以前低年级轻松自在的学习相比显得不堪重负;三是家长、老师(包括学生自己)对学生期望值太高,又过分看重某一次两次考试分数。出现心理障碍问题一般都会表现出来。轻则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夜晚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身体疲倦,成绩下降;重的甚至无心向学,厌学逃学,与老师家长对抗,甚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因此学生心理障碍问题不容忽视。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应“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对症治疗,长期跟踪”。这需要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既有耐心,也要细心。只有我们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标。

四、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生活。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优秀、学业成功,但现实中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其中生活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毕业班学生的生活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班主任应与家长多交流,与学生多谈心,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情况。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例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该想办法给予适当的经济援助;对家庭父母不和的或家庭环境不利学生学习的,应主动登门拜访,与家长商量促使家长为了子女的升学考虑,尽量改善关系,改善学习环境;对受近视困扰而影响学习的学生应分析其近视原因,帮其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帮助选配适合的眼镜;对生病的学生要多关心其健康状况;对有交际烦恼的学生要教会他们与人沟通的技巧,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对那些留守学生更需加倍关心。尽力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乐趣无穷的学习中去。

总之,在毕业班后阶段的管理中,班主任应从观念到行动上将自己的角色由“班级监督员”转换为“后勤服务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真正做到走近学生,为学生服务,在学生的成长中奉献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心里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就一定能看到他们的进步,看到他们的成功。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