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书香校园>>文章内容
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把书读起来
发表日期:2013/4/1 12:11:3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冬香 有641位读者读过
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把书读起来
近期,学校组织部分语文教师参加了第二次课外阅读活动沙龙研讨,大家围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把书读起来”这一主题,畅所欲言,谈论了自己的思考、班级的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困惑。我们觉得要想实实在在地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关键要做到有兴趣、有书读、有时间、有评价。下面我就大家关注的这几点来谈一谈:
首先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营造读书环境,激发阅读兴趣。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布局让走廊、墙壁、教室、草坪、花坛等都会“说话”,打造了小文化广场、诗墙、赏诗园、咏诗长廊、诵读大厅、诗词画板、诗意楼梯、读书走廊等环境;各班的班级文化也都是围绕课外阅读来布置,墙壁、白板、黑板报上都开辟了与读书相关的栏目,比如“本月金牌书目”、“班级小书虫”、“我的阅读收获”等。这些读书环境的打造,让整个校园飘逸着浓浓书香,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选择合适读物,培养阅读兴趣。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低年级学生喜欢一些绘本,图文结合,丰富多彩;中年级是学生文字阅读起步阶段,所阅读的内容要让他们感到亲切,像杨红樱、黄蓓佳、金波、曹文轩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写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孩子们周围的故事,有的就能在孩子们身上找到影子,对于身边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学生怎么不爱读呢?寓言、童话、神话故事,充满幻想、夸张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也会让孩子爱不释手。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持续的阅读习惯,又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再向他们适当地推荐一些中外名著。
3、延伸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兴趣。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课内课外巧妙结合,进行阅读的延伸。课文背景资料的搜集阅读、课文原著的阅读、文中人物的故事阅读、同作者书籍的阅读、同类型书籍的阅读等等,都可以作为课外阅读的一个延伸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4、开展读书活动,激活阅读兴趣。班级可以经常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摘记展览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成语接龙赛”、“古诗擂台赛”、“课外阅读手抄报”等活动,每月评出“读书小标兵”,每学期评选出班级“读书之星”、“书香家庭”,既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又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学校每年也会开展读书节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收获的同时也更加喜欢阅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次,谈谈阅读书源的问题。
1、建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开展“捐两本读百本”的活动,实现学生阅读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通过班级竞选,让真正爱书的孩子担任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登记簿,负责图书的保管并协助老师完成其他管理事宜。
2、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一是开展班级间的图书漂流,可以不定期地进行整班图书角的交换,让不同班级的书漂流起来,让孩子们读到更多的书。第二种是校际间的图书漂流,我们学校和江宁实小就是校际图书漂流的对口单位。孩子们在图书漂流的过程中制作漂流卡,每一个阅读过这本书的孩子都会留下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写下自己心中最真的想法。第三种是每年读书节期间开展的旧图书交易会,学生间自由买卖闲置的旧图书,既发挥了图书的剩余价值,让图书漂流起来,又增强了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在交易中体会到买卖的乐趣,并且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勤俭。
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现在已经购买了大量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优秀书籍,广大师生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除了个人办理借书证借阅外,还可以由班主任带领学生每两周整班借阅一次,做好登记、借还的工作。
4、建立家庭小书柜。发动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小书柜,有计划地为孩子购买书籍,开展亲子共读,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书香家庭的评选。
第三,谈谈阅读的时间。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早读、午间和阅读课的时间。早读课诵读古诗、课文,新的一天从阅读开始。每周可以用两个中午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阅读是起步阶段,中午的时间可以由老师为学生朗读或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形成对故事,对书籍,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喜爱;中高年级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培养持续默读习惯的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边读边静静思考。每周一节的阅读课绝不等同于背古诗课,“每周一诗”做好“一日三诵”就完全可以背下来了。阅读课应成为推荐好书,读书交流展示,学习阅读方法的好时段,也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在课结束前应留有足够的时间来汇报和总结。我们还可以动员家长晚上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不仅可以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分享读书的收获,更能促进孩子与父母良好的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
第四,谈谈阅读的评价激励。
其实,爱读书的人是不会没有时间读书的,所以作为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利用好这些时间来读书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那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很多老师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贾蕊欣老师将图书角的图书分层,形成一个梯度,由简到难,让学生从享受阅读的乐趣开始,不至于让满目的生字难住而打退堂鼓。她建立逐步升级的奖励措施,给每个孩子制作一个阅读手册,每读一本书盖一个印章,从书架的低层开始,每进步一层,加一个笑脸,到期末看哪位同学的手册上印章和笑脸最多,与五星评比结合起来进行表彰奖励。宋雅文老师将中午语文课的时间定为阅读展示课,通过剪贴本和手抄报制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利用班会等时间开展小小故事会等来让孩子读书交流共享。谈玲老师制作了读书卡,学生读完一本书可以获得一张读书卡,集齐规定张数的读书卡就可以获得班级读书之星的称号。朱晨灿老师在班级建立读书小组,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每周一诗、每日一文的活动,进行阅读和交流,并定期展开评比。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孩子们互相鼓励,维持对阅读的长久兴趣。刘义明老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制作每日读书记录卡,记录学生阅读成长经历。读书记录卡设计四个栏目:所读书名、读书时间、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每日读书记录卡,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积极性,督促学生阅读在每一天,养成阅读习惯。每日读书记录卡每周进行评比,老师每周利用阅读指导课或班会课对本周的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评比,结合每周班级评比的阅读之星和读书记录卡内容进行评比激励,对阅读认真、自觉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颁发“小书虫”卡片;每月总结学生的读书情况,评出每月阅读之星,对获得三张“小书虫”卡片的同学颁发“阅读小明星”的奖励。他还为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档案夹。每位学生购买一个文件夹,用来承载学生读书成果,记录读书过程。读书成长档案夹里面收集学生平时的每日读书记录卡,每周“小书虫”书卡,自己得意的作文、日记以及自己作文竞赛获奖证书等。学期末,根据学生的阅读档案成果,评比出本学期的“阅读小博士”,对评选出的“阅读小博士”颁发奖状进行表彰。
我们还可以进行活动评价,让学生的读书过程丰富多彩。活动是学生读书的助推器,每次活动就是一次良好的展示,每次展示就是一次阅读分享,每次分享就是一次激励。可以在班级开展阅读展示活动,“故事展播”、“排练课本剧”、“知识竞赛”、“阅读小报评比”等,通过活动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读书节活动,将学生、班级的读书成果展示给全校师生,激发班级学生的读书兴趣,并积极争创“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家长关注学生读书的关注度;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比赛,给班级每位学生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信心,品尝成功的喜悦,助推学生的课外阅读。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实践,学校要求各班主任做好班级读书环境的布置;丰富图书角的藏书,做好登记、借阅管理;每两周到图书室整班借阅图书一次;每学期与兄弟班级开展一次图书漂流活动;制定书香班级争创计划,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读书活动;动员家长为学生建立家庭小书柜,评选班级书香家庭。每位语文老师要结合学校的推荐书目制定本班阅读计划;开展好古诗词“一日三诵”的活动;每周利用两个中午的时间带领学生自主阅读,师生共读;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阅读推荐、阅读欣赏、阅读指导、阅读交流、阅读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阅读、征文比赛;在日常教学中将课内课外巧妙结合,有机进行阅读的延伸;根据班级特点创新阅读评价,形成班级阅读评价体系。最重要的一点,让学生真正把书读起来,首先我们自己要把书读起来。我们教师不能只是一个“看读者”,而应是一个与学生一样的阅读者,与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引导他们、教会他们阅读,这才是我们为师者的责任!
课外阅读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众所周知,但是当应试的痕迹依然很深,课外阅读,便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当一切都沾上了功利的色彩,课外阅读,便不再是一种享受。固守教育的本质,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就让我们真正把书读起来,还孩子一个有梦的童年。
张冬香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