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感动中国》有感
发表日期:2013/3/28 10:39:0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勇 有560位读者读过
观《感动中国》有感
齐飞
当我看完201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后,我最初的感触是现在的社会这是怎么了?有些感动人物的事例对我来说我觉得很平淡,但为什么会成为感动中国的事例之一?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缺乏了某种东西,例如:陈斌强用一根绑带绑着自己的母亲将她带在车上去工作,悉心的照料着自己的母亲,难道这不应该?子女孝顺父母不是很正常吗?难道“孝顺”只是指回家看望老人?这也是儿女孝顺父母的一种表现啊,妈妈生病了,而且这病是常年病,妈妈又希望和自己的儿子在一起,百善孝为先,这不是我们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古话吗?为人师表的陈斌强这么做不是理应当然吗?这是他自己的妈妈,从小把他拉扯大的母亲,他现在照顾她不是很正常吗?乌鸦尚有反哺之心,羔羊也有跪乳之敬,我们人类孝敬父母,对父母好,不嫌弃病了的父母,难道不正常?需要成为“感动中国”的事例来熏陶大家,大肆的渲染陈老师的感人事迹吗?
中国何其之大,每天都会有不计其数的感人事件在发生着,为什么2013年的感动中国如此之大的一个话题中会有陈斌强这一“孝子”事例?我想《感动中国》节目中的每一个感人事例都应该是各类资深专家们通过深思熟虑定下的,对一个正常不过的“反哺之情”却要放大出来感动大家,想必有其重要之处,深思一下,假如我们的父母常年需要照顾,我们会像陈斌强那样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他们?不厌其烦的带上他们一起工作吗?会无怨无悔的承担起做儿女的职责吗?
当我们环顾周围有多少年轻的“啃老族”,嫌弃父母拖累,抱怨在这个“拼爹的时代”自己“无爹可拼”,可见现在的我们有多么的“不孝”,随便打开一个电视节目就可以看到很多子女不赡养父母或者互相推脱照顾父母,也有很多没有得到父母“恩赐”而抛弃父母的,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随处可见了,越来越多的老人孤单了,越来越多的儿女没了人情味,是什么让他们改变?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狠心?父母对于子女永远都是不求回报,子女们却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会感恩了,他们没有了儿时的记忆,每天就是工作,挣钱或者忙于自己的小家庭,更不会将自己生病的母亲带在身边悉心照料。
年轻的我们对自己的父母真正“孝顺”了吗?
当我认真的思考了陈斌强事例后,我不得不佩服这些专家们的用心,的确我们都懂得要孝敬老人,善待父母这一大道理,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正如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问我平时在家都帮父母做了些什么?我不假思索的答道“爸爸妈妈在家不让我做,我也不想做,况且凡是爸妈都弄好了,便也不需要我做!”回头想想自己的“孝行”似乎只存在于心里的大道理,脑海里的那些冠冕堂皇的认知,认为自己很孝顺,却从未有过实际行动。当把自己置身于陈斌强的处境去认识孝道时,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的不堪,是的,乌鸦尚有反哺之心且能付诸行动,我要深思,反省自己,陈斌强给了我一次“孝行”的洗礼。“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小事,现在的我们需要《感动中国》的渲染与熏陶。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反哺之行”,我们的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强大,我们的孝心也应进步,更应牢固,让我们共创和谐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