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原创]给学生想象的翅膀

发表日期:2013/5/15 10:36:4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应平 有574位读者读过

给学生想象的翅膀

江宁区禄口小学  陶应平

任何一堂语文课,在教师走进教室之前,都要清晰目标,明确方向,要明白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能围绕目标对教材进行大刀阔斧的取舍。

著名的“二八定律”是这样说的:在老师没教之前,学生们通过读书、预习,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中百分之八十的内容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要让语文课多一些浓浓的语文味,要把教材当例子,要教给学生系列的语文能力,给学生更多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在江宁区横溪小学举行的“送教下乡活动”,听了“秋实杯”获奖老师带来的几节课,感到受益多多。尤其是实验小学俞秀美老师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这节课,更是让我学到了许多,想到了许多。回顾反思,让想象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值得我欣赏。

一、导入激发想象。

《开天辟地》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化成世间万物的故事,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俞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想象,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精心的教学预设能使课堂的生成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课始,俞老师出示了几个神话故事的人物让孩子们竞猜,孩子们兴致很高。孙悟空、哪吒、沉香、后羿……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这对导入学习内容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喜欢神话,爱好想像,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的天性。俞老师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闭眼聆听老师对第一节声情并茂的朗诵,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再启发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象。最后,老师讲到了在这之前没有天没有地,自然导入到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同时,也启动了他们想象的翅膀,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词语启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本课教学非常出色地体现了这一目标。教学中,俞老师就将词语的教学穿插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像“浑沌、巍峨、凿子”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词,几乎都是随句而出,随读而出,并在读中想象解决。小到一个字、一个词,都落实到了实处。在对词语的理解中,她把每个词都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如“巍峨”这个词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偏旁来体会词义,并联系以前课文中“巍峨”形容的主体是山或者建筑物,现在却用来形容一个人,可见盘古有多么的高大;理解“精疲力竭”时,问:看到“精疲力竭”,你想到了哪个词?学生很自然地回答“精疲力尽”。前一个词的理解,是把形容主体进行比较来理解词义,同时理解文本意义,后者是从字面上比较理解词义。在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词语能概括各部分所讲内容,连起来讲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几个成语就是: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俞老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找出了这些关键词,在板书了这几个词后,请学生用几句连贯的话,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觉得这一设计很巧妙,既理清了文章脉络,又培养了孩子的整体把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概括能力。

 重点发散想象

     在这堂课中,教师比较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先出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盘古以他的神力开天辟地,以他的身躯化身万物”作为本课教学的纲领,围绕着这句话,盘古如何开天辟地,如何化身万物的精彩章节一页页地铺展开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感悟。

如第二自然段“盘古力辟浑沌”的讲读,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抓住了“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让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使他们想象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然后加以引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深入课文,着力于想象,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文在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俞老师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当读到“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时,俞老师又让学生亲自体会头顶天,脚蹬地的感觉,从而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想象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合理,还体现在学生学完“盘古化身万物”这一段后。首先老师提问:“你认为作者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为什么?”在学生意识到想想要丰富合理后,俞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想象口答题:“他的头发变成了(  ),骨骼变成了(  ),牙齿变成了(  )。”不但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想象要合理恰当。

俞老师还很重视朗读的评价,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盘古的身躯化作时间万物”这部分内容要求背诵,是本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段文字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在学习时,教师让学生有意识的自由读,谈感受,找找写了几个“化成了”,分别是什么“化成了”什么?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对其中的内容就比较深刻,更能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人类奉献一切的至高品质。  

这篇课文,内容多,任务重,方方面面要讲的东西也实在是太多。俞老师根据目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抓住重点启发了大胆的想象,给学生的想象装上了翅膀,让学生在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中喜欢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