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转载]用爱开启心灵
发表日期:2013/5/4 17:04:3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应平 有494位读者读过
用爱开启心灵
[引言]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品德等方面逐渐掉了队,成为了后进生。如不及时矫治,会引发他们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如果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寻找并改变他们心理发展的不良因素,及时纠正心理问题,那么他们就能走出心理的阴影,健康成长。只要教师巧妙运用教育的智慧、博大的爱心、极强的耐心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撑,精神上的鼓励,方法上的指导,肯定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因此,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根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
小宁,男,小学五年级学生。他胖乎乎的身材,胖乎乎的脸,是个可爱的小胖墩。可是,他又是个很特殊的学生:课上,他眼睛从来不看老师和黑板,低着头,手中还不停地拨弄着笔和橡皮。老师提醒暗示,他满不在乎,嘴巴里还嘀嘀咕咕。写作文时,他趴在桌子上,一节课下来,只写了个作文题目。下课时,他东跑西窜,满头大汗。无论是没完成作业还是与同学闹矛盾,他总是一个劲地给自己找理由,很多时候让老师感到无奈。本例个案对象的外在表现为学业不良,有行为问题,受情绪困扰,与同学、弟弟都不能和睦相处,与父母关系紧张。
[个人背景资料]
小宁出生时,双胞胎弟弟跟着父母生活,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爷爷奶奶对他溺爱多于管教,养成了他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的倔强性情。 上学后,他回到父母身边,但他总认为,父母喜欢弟弟多于自己,凡事都要与弟弟攀比。在学校,弟弟的成绩比他好,使他觉得很自卑,于是他经常借故殴打弟弟。他最大的爱好是看电视和打电子游戏。
[分析与诊断]
经过家访、谈话等多方面调查,了解到小宁主要有三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得到别人的赞赏;(3)、在家里比弟弟地位高。
具体表现:
(1)、孤立无助,焦虑。在家里与父母缺乏沟通,他感到父母更喜欢弟弟,没人关心自己,总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2)、厌学。因为学习习惯差,作业错误率高,学习成绩不理想,使他情绪比较低落,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自卑心理和虚荣心较强。一方面,他要改变现状,想要证明自己不比弟弟差,有时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另一方面,经常表现出逆反心理和逃避行为。他特别害怕别人拿他的学习成绩和弟弟作比较,他经常强调是医生搞错了,自己才是弟弟。
经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特殊的成长经历,不当的家庭教育,学习的压力使小宁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忧郁、自暴自弃、逆反、自卑、虚荣、偏激等心理偏差。
[辅导策略]
辅导的目的就在于唤醒和开发当事人内在的积极力量。本着相信每个孩子内心蕴藏着积极的资源,相信每个孩子是可以发展变化的,根据小宁的情况,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的辅导。
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的自尊心、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次加强与其他任教老师、父母、弟弟、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争取更多的有利因素。
[辅导过程]
第一步,矫正小宁的错误认识。循循善诱给他讲道理,使他体会到父母兄弟的亲情和爱心、老师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同学的真挚友情。如:三年级时,小宁不幸腿部骨折。家人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全班同学每人对他说一句话,录在磁带里,老师和同学上门去看望他。他返校上课时,上下楼梯不方便,整整一个学期,同学们组成爱心小队,帮助他。如:午餐时,大家总是先到食堂帮他拿饭菜,送到教室,再自己去吃饭。当他吃完后,再把餐具归还到食堂。我告诉小宁: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感受到自己受到的关爱,才会懂得珍惜。 、
第二步,激励唤起小宁的上进心。任何学生都有积极向上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我根据小宁的个性特点,向其提供展示发展特长、体验成功的机会,对他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扬。使他不断受到鼓舞,树立起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积极向上,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我经常在他的作业本和测验卷上留言。“你的书写非常认真,值得大家学习。” “看到你的进步,老师为你感到高兴。”“老师觉得很可惜,如果你能仔细检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笔误。” “持之以恒,你会有更大的进步!”小宁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与同学们相处矛盾也少了。他高兴地告诉我:“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一点,我也可以取得好成绩,别人就不会看不起我。”
第三步,帮助小宁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因势利导指导他学会控制自我,悦纳他人,增强对现实环境生活的适应性,避免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遇到不开心的事,学会倾诉,客观如实地叙述自己的心理感受,释放不利情绪。与人相处要会颀赏对方,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不能对他人过于苟求,否则只能是失去朋友,在交往中,要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体谅和宽容他人。生活中,应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心境,多运动、听音乐、保持良好的进食、睡眠和学习习惯等。
另一方面,我经常与小宁的父母联系,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建议他的父母与小宁作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消除父母给他带来的不利的心理体验。强调尊重孩子,正确疏导,不要一味地责怪。不要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两个孩子,避免哥哥不如弟弟的定论,努力培养孩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
同时环境的育人作用至关重要,我努力改善不良的班级心理氛围,帮助小宁与师生重建友善信任关系,创设和谐的环境,提高环境教育的有效性。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我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予以鼓励,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通过提高小宁在班级中的地位,改善他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在鼓励他的同时,也不忘在课堂常规和作业要求上对他严格要求。虽然有时他的表现会令我失望,但我还是以鼓励的话语去感化他。事实证明,班主任的每一句热情的话语,每一个期望的眼神,都会给孩子以鼓励和信心。这种真诚与信任,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讨论总结]
从辅导结果来看,小宁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逐渐地进入生活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从小宁的转化工作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来转化后进生,扬其长,避其短。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能使后进生迫切地希望得
到肯定与重视的心理获得满足,无形中就让他们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事实证明:教师坦诚无私的爱,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且能使学生和教师心理相容,关系融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我们持之以恒,充满爱心、诚心、信心和耐心,必能教育转化好后进生。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会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给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