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关注言语形式 回归教学本质

发表日期:2013/4/26 9:01:3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05位读者读过

关注言语形式 回归教学本质

                   ——观实小片语文教研活动有感

宋雅文

   “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是近年来南京教研室确立的教研主题,我想,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像一棵大树,清晰的内容是树的根基,精选内容是树的枝干,有效设问是层蔓的枝叶。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在这种共生的环境里砥砺磨砺,簇拥生长。
    今天,实小片语文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教研围绕“关注文本形式,实施有效教学”展开,我校的张冬香主任,卞良燕老师以及实小的陶南老师围绕该主题为大家呈现了三节精彩的课例。实小的蒋崇勇主任以《关注言语形式》为题,分享了他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真知灼见。结合蒋主任的讲座,加上我自己的思考,愚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清晰目标——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换阶段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向与导向。

   我记得在看龙应台曾经在她的书里提到过,同样是她的作品,在台湾、香港等等地方流传最广的是《目送》,而在大陆,点击率最高的却是《相信》,这或许是源于内心不同的情感需要,将此观点拿到语文教学上来说,我们不同的学生内心的需要不同,思维存在差异度,所以我们在设定目标时应该是将学生的内在需要作为考虑因素之一的,遵循适应学生的思维差异,甚至利用这种差异去碰撞思考的火花,这些都是顺应学生的发展的。“以学定教”呼唤的是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信条,却也是教学目标的方向指标。

   作为老师,我们的教学同样也需要“凌驾”于学生之上,将课标作为我们的指导性的纲领,明确学段要求,不越位,不缺位,除此之外,我们最需要的是将一篇文章所承载的带有的特定的文学印记找到,补位学生思考的缺陷,帮助学生关注出感受之外的属于文章特有的属性。就如同蒋主任所说,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大多为叙事性或说明性这两大文体。教学这两类文体的文章,其目标定位应是迥然不同的。前者重形象感知,抓情节结构,品其情趣;后者重联系积累,借画面顺序,悟其理趣。 这些都是在设定目标时应该考虑到的,也只有找寻到了正确的目标,才能让它如明灯一样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找寻到正常的轨迹。

二、精选内容——灵魂

   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有思维效度的问题的问题是保持有效课堂的前提也是关键,一个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面对文本,我们不能单纯的将它全部抛给学生,关注表达内容与表达形式两方面,尽力追求言意兼得,让每节课的内容是符合文本形式的,是拥有属于这篇文章属性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以后相似的文本形式下能够快速迁移所学的方法,从而一步步提高语文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蒋主任就扣关键词语,体会表达的准确、抓特色句段,感受表达的生动、品特殊标点,发掘表达的绝妙 、研精心布局,领悟表达的精巧这几个方面全面阐述精选内容的重要性。我想,我们必须做教材的使用者,同样我们也要是构建者,我们是教教材,同样也是加工选择后的呈现教材,有选择有智慧地努力追求最大化。

  三、有效实施——桥梁

   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教什么到怎么教这之间的困惑总是萦绕我们,但其实真的就像蒋主任说的只要我们明确了“解读文本言语形式的结论是比较单一的,而其过程是比较多样的”这一前提,恐怕我们就会逐渐清晰地认识并坚信“让学生经历关注、思考、揣摩、感悟、发现和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他在举例中提到教学四年级《开天辟地》一文,有的老师选择“你认为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角度进行切入,方法的好坏不置可否,但是就起文本特性出发,我们完全可以探寻到神话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以“神话故事最吸引人的就是其中的想象,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奇妙?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这一话题进行阅读思考,学生不难“饶有兴趣”地解读出文中多处“想象”画面,形成理解与积累。而教师需要做的则是基于学生的发现与交流,引到学生根据不同片段深入地体会并感悟:宇宙像大鸡蛋、盘古天生神力等体现的是“想象”的大胆,盘古的身体化为世间万物等体现的是“想象”的丰富,而隆起的肌肉变成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奔腾不息的江河等体现的则是“想象”的合理。这样的文本阅读可以更加贴合文本本身的特色,也更让课堂丰富有趣起来,那课堂的有效性也将会毋庸置疑的提高。

    语文是千姿百态的,呈现的方式也同样如此,无论我们选择任何的方式切入,选择任何的方式探寻,我们都期待的是从无效到有效,从有效到高效的坡度爬升。呼唤灵动的教学,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奏响语文教学回归本质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