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原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发表日期:2013/4/18 20:48:0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应平 有668位读者读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引言]

当班主任,感到头疼的事就是对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而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班主任要管理好几十个人,不使一个人掉队,不但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精心的组织能力,而且要有一颗关心和体贴他们的爱心。

[案例]

小明,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聪明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没有良好的劳动意识,每次值日都会有逃离现象。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在他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

[个人背景资料]

该生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由于工作较忙,平时很晚回家。母亲要么严厉,要么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但反映后,家长有时会耐心地教育一番,有时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

[分析与诊断]

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我发现小明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集体的排斥  

小明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值日的时候先逃回家

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作业做错了,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他。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10岁的少年,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2温情的缺乏

小明自幼成长于一个破碎的家庭。孩子们都喜欢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在一起,从父母身上学到点点滴滴的知识。但是小明却因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因工作较忙对他缺乏关心。这样的家庭环境是造成小明任意妄为、行为偏激的重要原因。而鉴于他的种种不良表现,造成其他同学认定他是一个坏学生,看见他有不对之处又总爱告诉老师,造成小明在心理上认定同学们不喜欢他,老师不爱他,所以就以不恰当的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实这正是他内心缺乏自信,渴望得到关怀的体现。

[辅导策略]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小明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特殊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教导。”的确,像小明这样的一个学生,更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他同样渴望学习上的进步,更需要心灵上的引导。

辅导过程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结合,对小明的行为塑造和心理辅导尤为如此。因此,我与其家长联系,共讨教育方法,共同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经过谈话,其母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接着,我们开始激发其改变孩子的强烈愿望,增长其对孩子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希望。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应措施。

2、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在教育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行为,更多地鼓励,积极地评价,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信心,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树立他在学生中的威信,改善在人际关系和班级中的地位。我发现小明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跑步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做错事敢于承认,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上课也会积极发言……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3、引导集体关注他,接纳他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小明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形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4、尊重和信任他,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小明来说,只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他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他的错误。上学期,他又有几次没做作业。我询问原因,他说因为本子放在家中忘带了,以前他也曾经因为这个原因经常不做作业。我犹豫了,难道他又撒谎了,是否叫他趁下课的时间补回去呢?我没有这样做,只是叫他以后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此时,他的眼里流露出一股被信任的感激的眼神。

[讨论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小明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他在家也能按时完成回家作业。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我相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

这样的事例无疑告诉我们:对于特殊学生,我们应给予特别的“爱”,并努力使这份特别的“爱”化为该学生前进的动力,当然,完美的结局正是我们做教师最希望实现的目标。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需要各方面的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如家长的配合,同学的帮助,其他科任老师的支持等,这些为问题学生的转变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更多的学生可能缺乏这些必要的条件,因此,很有可能你给予他这份特别的“爱”,却未能实现你的初衷。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小明同学的进步已有了质的飞跃,但这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对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