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简约中隐含着独特的大智慧

发表日期:2013/1/15 14:36:1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bzr 有528位读者读过

简约中隐含着独特的大智慧

——评实小许慧老师执教五年级课文《黄鹤楼送别》

宋雅文

今年的实小片“春华杯”语文赛课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有幸听了实小许慧老师的精彩课堂,其钻研教材的深度、力度和独特视角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的课简约中隐含着丰富的内涵,大气磅礴、激情飞扬,大道至简,精彩纷呈,令人回味,给人以启发。

一、抓住核心,确定话题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以文为本,抓住教材核心点和关键点,确定好对话的话题,意义非常重大。

上课一开始,许老师就确定话题,出示图片,介绍黄鹤楼作为天下第一楼享誉中外,接着引出古诗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原来学习文包诗的方法,从而总结出借文学诗歌、独懂诗意。然后进行诗与文的对照,反复吟诵与解读,从而对文章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启发1:课堂上的对话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是解读的对象,是“对话”的一方,离开文本不行,离开了解读文本的关键对象——教师更不行,事实上教师的指导者、引导者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多方对话,揣摩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对话教学,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必须走出以知识为核心对文本的肢解式剖析,走向语言和生命的对话。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对话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知识的生成、情感的生长和态度、价值观的生成,使得语文教学成为思维碰撞、心灵交流和情感互动的动态过程。

许老师借助“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个话题进行思维碰撞、心灵交流,从而感悟出文章是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来突显这种情感的。抓住“藏”“伫立”“依然伫立”“凝视”等词语,关注文本语言形式,并在步步追问“李白究竟敬仰孟浩然什么”中来感悟文章的主旨,体会出其中的不舍、向往与祝福之情。

启发2:现在有一种糊涂认识,认为课本上的东西绝大多数学生一看就懂了,不需要教师教了,这是典型的“虚无”主义观点。我认为,学生所谓懂的只是故事的情节,或是一些浅显的文字表面,我们不要被这些“假象”所迷惑,教还是要教的,而且要更进一步研究怎样教,不然,学生就无法获得人类的智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文本成为教学活动的源泉,让教学活动的活水汩汩流淌,并散发出清新自然、沁人心脾的气息。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才能获得个性鲜明的感悟和理解,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多重收获

三、拓展延伸,丰满形象

许老师抛出问题——长江上船只来来往往,为什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真的是只有一只帆船吗?接着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诗,指出诗句中没有一个表达情感的字眼,却将感情上升至极致处,从而总结出借景抒情的写法。最后出示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通过讲解与比较,感受其中的离愁别绪。进入精神层面来解读文本,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带进了文章的生命体验的内核中了。诗人生活的世界、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学生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对接与交融,构成了圆润的生命空间,学生从中可以受到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熏陶和教育。因为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感受到作品深处的本质力量,从而获得智慧、愉悦和成长力量的沃土。

我想许老师的课真正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但却毫不平淡的语文课堂,让人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与智慧,让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