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敞开内心温热的阳光,照亮前方困顿的道路

发表日期:2013/1/15 14:31:5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口小学班主任 有565位读者读过

敞开内心温热的阳光,照亮前方困顿的道路

———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宋雅文

作为新教师,参加了江宁教育局的关于新课标的学习后,收获颇多,基于修订版的新课标的现在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这个常常的标题一直深深地刻在我脑海里。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该拥有怎样的目标意识、聚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外阅读”的比较研究——这四个部分都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当今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新的方式与方向。我想,无论新课标的理念怎么更换依旧离不开那个明确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依旧在于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它是基于语文实践的素质修养。语文实践能力是独立运用语言文字从事语文学习和语文生活的能力,绝不是做习题和回答老师提问的能力。素养和能力都是内在于人的,需要自己建构生成的。语文的重要使命是让人获得“符号生命”,走向言语人生。这就是新课标指给我们发展的方向,同样也是我认为这是我在新课标学习到的最最根本的精神。因此,提高孩子发的语文素养,真正做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标指引下进行改革的期盼,也是教师的使命。我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方向

清晰的目标犹如一盏明灯,一个路标,牵引着教与学的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的轨迹前行,让语文课堂简约而富有高效。方向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心中有方向则明,无方向则乱。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千法万法,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做三件事:写好字(低年级铅笔字,中高年级钢笔字、毛笔字)、读好书(三分课内七分课外)、作好文(教会写作和学会修改)。

何谓语文?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语为说话,文就是写话,学语文,就是学说话和学写话,说话是口头表达,写话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便是写作。学语文的本质说得再简单点就是两个字:“读”与“写”。这就是简单语文的本质和精髓。

语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精力一定要花在实效上,这就是:把字写好,把书读好,把文章写好。试想:如果我们学校的小学生人人都写一手好字,人人都把书读得有声有色并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人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那我们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高吗?现在有许多怪现象,一堂课有“三少”:写字的时间少,读书的时间少,练笔的时间少,新课标修订版要求语文课堂每天至少有10分钟的写字时间,这就是新课标潜在的对写字教学的要求。我们是否规定:一节课至少有10以上的读书时间?至少有10分钟的写字或练笔时间?

像我在一年级教学,孩子们提笔写字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努力让学生做到“提笔即写字”,舍得让孩子花时间描红临帖,为他们写好字、学好文埋好深深的根基。

二、要强化基础

我没有过多的教学经验,但是我听过很多名家讲座,我记得一位名师曾经说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时刻铭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二三四五”,即:一个中心——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三项基本技能——识字、阅读、作文;四种阅读能力,朗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的能力;达到五个一,写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个好习惯,有一颗博爱的心。

我实习的时候结实的师傅陈道佩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就是“书声音琅琅、笔尖沙沙、静思默默、议论纷纷”。要从最基础做起,从最常规的习惯开始养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写好“三字”(低年级铅笔字,中高年级的钢笔字、毛笔字);保证“三个10”(即课堂上保证每天10分种以上的写字时间、10分钟以上的独立思考时间、10分钟以上的读书时间);上好“三课”(课外阅读推荐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课外阅读交流课);开好“三作”(作文欣赏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评改课)。要加强作文能力训练,尤其要加强学生选材及表达的训练,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能有所提高,还要注意书写和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等常规训练。从这些点滴的渗透中,孩子们才能开始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这也是千百年来语文教育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学习语文的规律。如果把语文教学的规律浓缩到只有“读写”二字的时候,语文就变成很简单的事了。说得再复杂一点,也不过五个字:“听说读写书”,这就是简单语文的本质和精髓。因此,教学目标要简约,教学方法要简单,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目标具体到每一篇课文,就是必须把每课的生字、新词掌握住,必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来,要求背的一定要背,要求会运用的词语一定要会运用,要求写的片段和作文一定要完成。只有一个个小目标达到了,大目标才会实现。教学方法一定要重视朗读。学语文不只是为了“得意”,也是为了“得文”!只有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才能既得“意”,又得“文”。不读、不背、不记、如何得“文”?文本语言又怎么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也是这次调研考试中许多学生作文感到困难的症结所在。有人请台湾著名教授王才贵教授总结怎样教语文,他一言概之:“跟我读!”如果把语文教学方法简化到只有三个字,教语文岂不是很简单?《语文课程标准》讲得好: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下,打造书香校园的核心就是培养孩子们爱读书,善读书,帮助孩子们在读书中增长了见识,在读书中积淀了人生。书读得多了,作文写好了,孩子又怎能不喜欢上语文课呢?

三、 要重视课外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素养的提高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要培养孩子对广博读物的阅读兴趣,大力推进儿童课外阅读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职责。要在培养兴趣,教会方法上下功夫,还要研究提高阅读的速度。我想百家湖小学的陈林静老师在阅读教学上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感到我的肩头背负着一个使命:大力推进课外阅读要从一年级开始阶段抓起。要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每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制定出年段阅读篇目,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并积极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提供运用语文、展示语文的平台,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想我们需要把课外阅读变成常规化让课外、常态的活动,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结合文本引导孩子读美文、读时文,读经典名著,读热销儿童小说。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作品“马小跳”系列等,在班级营造读书氛围,要引导鼓励,甚至和学生一道读,还要构建读书交流平台。如开展读书交流会以及读书排行榜、小书虫评比活动,开出必读书目并建立题库进行跟踪。

对于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任务,结合我校即将退出的诗词口袋书,趁着孩子现在处于黄金记忆阶段,让孩子在一日三诵中,熟读熟背,引导学生在诗词丛林间徜徉,和诗人对话,和先贤交流,传承中华文明的薪火,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寻找到精神家园的栖息地,丰润、滋养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根本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唯有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在心中装着学生,爱着学生,时刻挂念着学生的生命发展,教学中自然就会见到“青山绿水”、“奇山秀水”。 希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江宁教育倡导高效的今天,我们作为教育人,能够发挥教育的本真作用,让这种情怀性的温暖渗透到孩子们的血液之中,体悟语文语言的美好,是多么让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