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耐心一些
发表日期:2013/4/12 13:25:2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江远畅 有547位读者读过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过错行为通常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学习上:课堂上不专心,做小动作,有的故意捣乱,不完成作业,书写潦草等。
二是思想上:打架吵闹,欺负同学,搬弄是非,撒谎等。
无论哪个班级,都存在着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学生。虽然问题的内容不同,但对班主任来说,都是同样令人苦恼,有时急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就因为那几个学生,班集体总也上不去,有时老师甚至对自己的教育能力失去了信心。
难道真的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其实,解决问题的钥匙还是有的,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同学们的取笑、歧视,其心理总是比较心虚、敏感的,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也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应设法给予他们自信,谅解他们的过错,信任他能改正过来,从根本上改变同他们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对老师不抱有信任感,那么无论你怎么做,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在教育该类学生时,要让他们感到老师理解他,与他们有共同的感受,也可以直接向这些学生说明“过去的事情就算了,好坏看今后的表现”。如果发现该学生的兴趣所在,就让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发现该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绩,也应在大家面前肯定,鼓励他。但要真正取得效果,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毕竟这是一项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教师在给予学生自信的同时,也要给予自己信心,坚信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是完全能够改正的。多念他们的优点,少想他们的缺点;多说他们的可爱,少想他们的不足,那你就会发现学生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听话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矫正过错行为也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放宽自己,满怀热情,培养,稳定和强化小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