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小学班主任民主型管理风格中存在的问题
发表日期:2013/3/19 8:14:1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江远畅 有789位读者读过
1.对民主型的管理风格缺乏了解
虽然新课程大力弘扬民主,但有一些年长的老师对于如何民主地进行班级管理、如何民主地对待学生还不甚了解。在班级管理中,有些老师始终以自己为领导核心,一切大小事务都由自己处理。主张“培养小帮手”,但这些班级干部必须由自己指定,因此班级干部总是由老师信任的几个人担任,大部分中等学生和差生的积极性总是调动不起来。学校组织的活动,比如说诗歌朗诵比赛,由自己选定内容并指派学生参加,大多学生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不利于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由于班级规则不是由学生自己制定,所以不能自觉地执行。
在对待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问题上,部分老师认为“老师自然比较喜欢那些听话的学生,但是那些调皮的学生讨厌归讨厌,不能放在脸上,还是要鼓励他们,至少不能让他们跟我作对”,“当然会有学生仗着老师的宠爱对其他学生有些盛气凌人、不太友好,但是我知道了会批评她们的”。其实归根到底学生之间纵向不平等的关系也是因为班主任对他们的亲疏程度的不同,这种纵向不平等的关系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优等生和差等生界限明显,整个班级被割裂为一个一个小团体,必然有些团体走到了老师的对立面。
2.贯彻不到位,重形式而轻内涵
有一些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比较先进,“我们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将理解、信任带入班级中,将微笑、欢乐、爱心带入课堂”,主张采取民主管理风格的一些具体形式,并落实到各个班级。有的班级学生干部每两周轮换一次,班长由学生自己毛遂自荐、演讲再由其他同学投选票决定。其他职位比如体育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值日生也是两周轮换一次。班级里考试分数最低的学生也指着班委表,很自豪地说:“我做过值日生还有纪律委员呢!”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有所萌发。位置一周调动一次,前后左右颠倒,学生有跟谁同桌的意向可以在课后向老师反映。推优等活动是由学生在老师筛选出的符合条件的学生中投票决定,比较公平。这一系列形式体现了民主管理风格,与单纯的权威型管理相比的确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学生都表很活跃,愿意表现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也比较亲密,课间学生与班主任畅所欲言,师生关系比较融洽。
然而,在这样的班主任的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对于民主的管理风格了解还不够深入,只是机械地套用民主管理的一些形式,没有周密筹划、认真反思、根据学生的反映灵活地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班主任没有放权,班委不能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
二是班级规则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
三是班级活动大多由班主任组织,学生没有决定权,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四是班集体缺少共同的奋斗目标,班主任没有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近景目标和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