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发表日期:2009/3/4 15:51:3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69位读者读过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创新音乐氛围中自由翱翔,发展个性。

一、创境激趣,引导自主学习。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进入兴奋状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比如,在欣赏《动物园里》时,我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幅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各种小动物和一幢幢漂亮的房子。这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沉浸在美好的画面中。接着,我请学生分组讨论画面上小动物的叫声特征,并让每组推选一个小代表到前面来模仿叫声。到这儿,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然后,我抓住时机让学生们用语言总结、概括。实践让我认识到,教师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就能轻松地获取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启发诱导,培养创新意识。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这是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明确要求,因此,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探索知识,进而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构建自己的认识结构,通过自己的眼、手、耳、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和教师适时启发、诱导,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音乐教学的改革方向,音乐教师形成“创新”的观念后,不拘泥于单纯的教材和常规的教学手段,能给学生新的感觉和新的收获。我深刻体会到,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充分去挖掘他们的潜能,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五线谱教学中,面对黑板上的五条线,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我让他们到生活中寻找和创造五线谱,结果他们的想像出乎了我的意料,有的说,我自己的小手可以看作五线谱;有的说,用橡皮筋也可看作五线谱;有的说,教师里的地砖也可以看作五线谱……通过他们的创造和实践对五线谱不再陌生,识谱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简谱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各种音符,我让他们创编“顺口溜”加强对各种音符的认识,于是便有我主张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的创作与参与,不求创新规范化,只求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例如,在《好孩子要诚实》一课中,为了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在新歌教学完,我让学生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歌曲。五分钟小组讨论后,竟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第一组是歌伴舞,第二组是讲故事,第三组是情景剧表演,第四组是配乐朗诵。通过这一活动,每个孩子在音乐课上都得到了快乐,也使每个孩子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互相合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活动的余地,使各种禾苗都能茁壮成长。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众,陶冶人的情操,荡 涤 人的心灵。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努力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根据学生年龄和个性特点,把音乐与生活、游戏活动融为一体。运用唱唱、跳跳、做做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悠扬和谐的音乐中自由翱翔,感受到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