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活动(二)
发表日期:2025/3/20 8:33:0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洁 有61位读者读过
为探索主题意义引领下的故事阅读教学模式,近日,禄口小学英语教研组开展了以“易趣故事课堂,助力素养生长”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学校全体英语教师参与听课研讨,教科室主任全程指导,活动聚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与Unit 3 A healthy diet的Story time教学,旨在通过趣味故事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
课堂展示:以故事为媒,赋能素养提升
沈芳慧老师执教Good habits 。沈老师以“习惯养成”为主线,通过“Read and Judge”互动游戏带领学生辨别习惯好坏,巧妙引入课题。课堂上,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深入分析课文人物Wang Bing与Liu Tao的习惯,并结合生活实际反思自身行为。沈老师借助思维导图与图片对比(整洁房间vs脏乱房间),引导学生学习“tidy”“messy”等词汇,并通过“Give advice”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树立“以好习惯要求自我”的意识。
张雨萌老师执教A healthy diet 。张老师以一首轻快的食物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随后通过“Free Talk”引导学生畅谈饮食喜好,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在阅读环节,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对比“a few”与“a little”的用法、完成膳食宝塔等任务,深入理解健康饮食的内涵。小组合作环节中,学生结合课文人物Mike和Yang Ling的饮食案例,分析其健康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三餐饮食清单,反思并规划更科学的饮食习惯,真正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全体研讨:思维碰撞,共研教学新路径
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全体英语教师围绕两节示范课展开深度研讨。教师们结合“主题意义探究”与“学科育人”目标,聚焦“如何通过故事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核心议题进行探讨。
针对沈芳慧老师的课堂,教师们认为角色扮演与思维导图的运用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教师提出,可进一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增强习惯养成的代入感;另有多位教师建议将“Give Advice”环节延伸至家庭场景,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制定习惯改进计划,实现家校共育。在讨论张雨萌老师的健康饮食主题课时,教师们对“问题链驱动”与“任务型活动”的设计表示认可,尤其是膳食宝塔实践任务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应用紧密结合。研讨后,王兰花老师,崔逸璠老师,周孟茹老师,姚静老师又积极撰写听课反思。
专家引领:聚焦主题意义,深化课堂实效
教科室陈婧主任指出两位教师均能紧扣“主题意义探究”与“学科育人”目标,将语言学习融入真实情境。沈芳慧老师的课堂通过“习惯判断—案例分析—行为改进”的闭环设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张雨萌老师则以“问题链”驱动学生思考,通过任务型活动实现知识迁移。同时,主任建议进一步优化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深化主题理解。还初步规划了跨单元主题融合方案,如将“好习惯”与“健康饮食”串联,引导学生开展长期实践项目。陈主任还鼓励我们多研究最新课例,汲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灵感和教学智慧,努力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
总结展望:深耕课堂,共育成长
本次教研活动持续探索“易趣故事课堂”模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载体,激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未来,学校英语组将继续深化教研协作,以课堂为阵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