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文章内容

2024-2025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发表日期:2025/1/15 10:41:5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魏奇媛 有2012位读者读过

 年级数学期末阶段性检测质量分析

本次数学期试题,命题基本上符合新课程理念。整个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本次试卷较好的提现层次性,难易适度。

一、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共458人参加考试,均分80.0,优秀率60.48%,及格率95.61%,不及格数有21人。

二、试卷分析:

1)计算题失分高是这次考试最大的一个问题,用竖式计算不能达到满分,对于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不能准确地用简便方法计算,商的书写位置不对,不该写零的地方写零,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掌握基本算理和基本算法。

2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综合性大,错误率较高。第3判断3时30分,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什么角,有的同学写的直角,有的写的是钝角,有的同学判断出正确答案:锐角不少学生没有做对,导致丢分,这类题目也练习了不少,仍有少部分同学没有掌握,老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还得多花时间辅导接受能力慢的孩子8题,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4误写成45,结果商是16余3,求正确的结果是多少。这道题有难度,也是平时考过的,但学生对这类题目思考不到位,方法没掌握,甚至有些同学空着不写。
   2)选择题第5把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两次,形成的折痕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可能互相平行,可能是互相垂直有的学生思维定势,没有想到两种答案,没有选出错误答案。第7题题型灵活并且很综合,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但容易跟平时碰到的类似的题目相混淆,也出现了错误,很多学习程度不错的学生也栽在这道题上,说明老师平时讲评试卷的时候没有进行透彻的辨析。

3)操作题学生对于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掌握还可以,画垂线和给定角度的角掌握的也不错,错误率不高

4)这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适中,大部分同学基本上可以拿到满分,但仍有一些学生对于解题思路和方法搞不清楚,算式胡乱写,没有按照数量关系式表达出题目意思,有的同学甚至读了一遍题目之后,还没有审清题意就直接下笔,结果可想而知,失分严重这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关注到少部分同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的思想一直是新课标的精髓!

三、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做题马虎、不认真

计算部分正确率不算太高,这说明老师平时的计算准确的训练不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训练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审题不认真

有很多同学,做题追求速度,但忽视质量,审题不认真,甚至还没有读完题目就开始作答。这是不少同学丢分的诟病。

3)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学生不会应对灵活多变的题型,一些题目稍做变动,学生就不理解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有对于已经做过的练习和错题学生没有好好整理和消化,导致再次碰到的时候仍然出现错误,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以及改进措施

1)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及书写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同学不是脑瓜子不好使,只不过贪玩,上课不能有效听讲,所以拖拖拉拉,越来越差。

2)教师及时反思,多关注后进生并多方位辅导。多抓基础,尤其是计算,夯实计算这一基本能力,尤其是对于易错的计算类型。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多练习各种类型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阅卷时我们经常发现算式列的是对的,但结果计算错误。

3)要注意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掌握数学知识,尤其是概念类教学的课程,如容量单位等等,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整体架构,而不只是记忆碎片的知识。

4)优化作业,及时讲评。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层设计,既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扩展优等生的知识面。还有,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这样考试的时候才不会慌张。

5)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养成,新课程标准下,阅读不再只是语文需要关注的部分,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解决问题时,有意识的锻炼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会读题,有条理地读、完整的读。培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分析出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