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文章内容

【三班学员——科学教研活动】深耕教学创新,共促学生全面发展

发表日期:2024/10/18 10:34:4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利萍 有154位读者读过

深耕教学创新,共促学生全面发展

            ——禄口中心小学科学组校本教研(一)

1018日,禄口中心小学科学组全体教师齐聚科学教室1开展以"双螺旋结构"课堂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呈现方式是四年级上册《鸟类》一课的同课异构。课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鱼类的特点,反思总结鸟类的特点,判断其是否为鸟类,第二部分通过实验观察鸟类的正羽、绒羽,探究其特点、作用,第三部分讨论鸟类喙的形状及适合吃的食物、足的特点及适合生活的环境。

ff87f8b7-a5e2-4f9f-b153-4829b8ce19a3

老师《鸟类》这节课,开始上课采用旧知回顾的方法,先让同学们回顾鱼类的特点。后引申到本节课,关于鸟类有什么特点。首先出示了判断是否是鸟类的依据,出示了企鹅、鸡让学生来判断是否是鸟类后进行实验观察,观察正羽和绒羽有什么特点,解析羽毛对于鸟类的意义。在做实验过程中,可以做适当提醒,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作用。

97437585a38e4058742c8cde2e6ac0bf

袁老师这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和图文结合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教师讲解清晰,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描述和交流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结束之后,所有参与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点评。

de0dac51ff36e6d8d11e64a53df298bf

最后从小学科学《鸟类》一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分析问题链策略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如“鸟类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鸟的羽毛能帮助它们飞行?”等,这些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