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文章内容

“易”从何来 “趣”向何处

发表日期:2023/9/22 10:46:2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利萍 有529位读者读过

“易”从何来   “趣”向何处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骨干教师展示课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研之愈远。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升教师学科素养,9月20日上午,禄口中心小学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校级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易”从何来,“趣”向何处为主题,我校优秀青年教师虞晓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高质量的骨干教师展示课《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课程开始,虞老师以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人物孙悟空以及法宝金箍棒引入。通过金箍棒抽象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线段,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f10d30a57736d5bac1c9425e73df91e

课堂教学中在之前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上回忆了线段的特点,并通过金箍棒的变化相继引出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在射线和直线部分学习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利用金箍棒“一端延长”以及“两端分别延长”帮助孩子们体会“无限”这个词,感知射线和直线无限长的特点,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自主发现三线之间的关系。

4a47db22703b25360ea99c0a7c0a0b2

课堂练习中,虞老师进行了精巧的分层作业设计,设置了火眼金睛辨三线的基础练习题目,以及“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同时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的探究操作题。

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同时,精炼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师生间的高效互动,成就了一节灵动的精彩课堂。

课程结束后全体数学三班学员老师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研讨及评课首先是徐睿老师对本次骨干教师研究课主题《“易”从何来,“趣”向何处》的简单阐述,“易”是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习变得更轻松;“趣”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设计有趣的环节,布置有趣的作业。接着是虞老师分享本课的教学设想以及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易”是如何体现?利用三次金箍棒的变化将抽象变成具体,逐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通过自学,认识角的读作和写作,将难点逐个击破;“趣”体现在创设了《西游记》的故事情境,动画人物进课堂;五年级数学教师贾雪老师进行评课,她认为本节课知识完整,学科融合,数学文化与思想在课堂的渗透,教师语言很儿童化,评价语精准恰当,课堂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运用旧知迁移新知,利用“线段”这个生长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射线、直线的生成。

e52b5d3bc8b13c835c6ba57db59fb48

老师们评课结束后,数学教研组徐睿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她指出本节课充分从动画情境出发,巧妙利用表格进行归纳,也聚焦了比较的三个维度,注重了学科融合,值得学习。与此同时,她还建议多关注学生的直观感受,机智处理学生的疑问,用语言去激发学生对直线的无限长的体验同时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校特色文化,让动画人物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生活

最后,我校数学骨干王书记,对本次活动作出点评,首先王书记对本次活动各位老师的表现做出了肯定,其次王书记也对我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态度提出建议和指导,年轻教师要通过外部力量,增强内驱力,多读、多背《新课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也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真”原则:真备课、真研究、真干事。王书记还对我校数学组教研工作提出两个群“静态群”和“动态群”,动静结合,促进专业成长。

8387371d78329416fa3c781225a04f0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一次教研一次成长。相信在此次研讨活动中,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相信老师们在困惑和反思中大胆尝试、不断摸索,一定会为我们的教研工作积蓄前行的力量。让我们带着对数学课研讨的收获和思考,激情满满,全力以赴,以“易”、“趣”为目标,共研共促,深度反思,积极分享,思所得、思所失、思所疑、思所难、思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