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熠熠 未来可期——2022年禄小入职教师赛课活动报道
发表日期:2023/10/24 16:46:2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贯茜 有972位读者读过
“新”光熠熠 未来可期
——2022年禄小入职教师赛课活动报道
清秋寒意渐进,教研热情犹浓。为提高青年教师们的综合素质,为青年教师搭建锻炼自己、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禄口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赛课活动,主要赛课的老师是2022年入职的教师,于2023年10月20日拉开了帷幕……
本次赛课活动一共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是语文组、数学组以及综合组。所有参赛老师都以本次赛课为契机,展现了自己入职以来的成长与收获。
语文组
王老师所执教的是《坐井观天》,王老师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会写生字,读好课文,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字词句的认识积累,也让他们在对话中思考,快速激发大家探究学习的欲望。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致盎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和谐、课堂秩序非常规范。
马老师所执教的是《妈妈睡了》这一课,马老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课堂上老师非常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马老师先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朗读,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整节课条理清晰,各环节环环相扣。
开娜所执教的《玲玲的画》这一课,开老师在教学时,深知识字和积累词语是低年级孩子阅读教学的基础,开老师让孩子们识字、组词,并口头造句,对所要学的生字生词都有巩固和运用的机会,并指导他们正确的书写方法,打牢识字的基础,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正确读写。
王晓老师所执教的是《坐井观天》这一课。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也要重视方法的渗透。王老师教“沿”字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井沿”,知道“沿”是边缘的意思,再通过展示“帽沿”、“床沿”、“河沿”等图片,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什么是“沿”。然后启发孩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孩子们张开双手扮成小鸟飞过无边无际的草原、大海等,十分有趣。
数学组
储芳霞老师展示的是《认识线段》一课,从比线的长短入手,让孩子们感知“由弯变直”的变化过程,尤其是通过将一条线段被剪断后再次“由弯变直”的进一步感知过程,将抽象的线段概念具象成拉直的毛线,再从具象的毛线中抽象出数学的线段,使孩子们真实的体会了线段的特点。具体教学时,老师注重引导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线段、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图形中的线段,使得孩子们形象、生动的掌握了线段的知识。
徐娟老师展示的是《认识厘米》一课,老师通过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量一量补充习题较长一遍长度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然后借助直尺不断让孩子发观察、去发现,在活动中充分感知1厘米的具体长度,并借助感知去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长度的物体。整个学习过程,徐老师都是以孩子为主体,不断让孩子自主去研究、去合作、去交流,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魏萧婉老师展示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魏老师以温柔细腻的语言吸引孩子进入课堂,设计了猴子分桃的情境,让孩子自主尝试分桃,并在不同分法中对比发现“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使孩子初步认识了平均分。接着,魏老师设计了逐层递进的活动,通过让孩子寻找6个桃不同的平均分分法,再到8个桃的不同的平均分分法,再到12根小棒的不同平均分的分法,由扶到放,让孩子运用所学的方法进一步自主进行平均分,并比较交流,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整堂课,孩子们在老师设计的趣味活动中,兴趣高涨,学的很积极。
陈凤影老师的是《认识厘米》一课,陈老师整堂课条理清晰、结构清楚,细致的引领孩子知道尺子上的数字叫刻度、一条一条的线叫刻度线、从0刻度道1刻度的距离叫“厘米”,然后通过让孩子用手比划一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睁眼验证一下、找生活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了1厘米的概念。老师将重点抽象的长度具象成一个一个的活动情境,孩子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体验,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得到了发展。
张佩老师展示的是《认识平均分》一课,张老师基于孩子的一有认知,安排了猴子粉桃的有趣情境,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平均分的概念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模糊意识,但是真正要理解是很难得,如何找准孩子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孩子自主构建平均分的概念,是很重要的。老师借助吸铁石和原片,让孩子动手分一分,引导孩子比较思考,自然引出平均分。接着,张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模式,组织孩子动手操作,让孩子拜一拜、比一比、说一说,然后上台展示,尊重了孩子的想法,也发挥了孩子的个性化思维,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孩子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了爱探索的精神。
常辉辉老师展示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课,从常老师的整个课堂能看出,他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常老师没有直接出示摘桃的情境,而是先隐藏了第一天摘桃数量这一条件,先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一重点条件,这样设计很好的帮助孩子聚焦了关键条件,同时让孩子分析这个条件的意思,促进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接着再通过问题“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引导孩子发现少了一个条件,让孩子明确了条件的重要性。再对新知进行探究时,通过让哈子读一读、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放手让孩子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教师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体出了孩子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6位老师呈现的课堂效果能看出,大家都很重视此次比赛,在思想上把赛课当作了一次锻炼、提高的机会,在行动上为上好一节课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相信通过此次竞赛,每位老师都能得到历练、收获满满。比赛已经结束,但教学时间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希望老师们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数学素养。
综合组
崔老师执教的是四上Unit3 How many? 这节课围绕的是对数量的提问,崔老师导入引用了chant,利用之前学过的数字过渡到如何提问数字,最后揭题。教授课文时,崔老师用了不同的活动,全面、系统、细致地展示了课文,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对课文有了深刻的认知。用不留痕迹的教学技巧完成了学习目标。
徐老师执教的也是四上Unit3 How many? 徐老师的导入是运用了对话“What are your favourite things?”进而过渡到对数量的提问。处理课文时,采用了精读和泛读。通过反复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发思维。最后,徐老师还注意了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询问学生“Will you give Yang Ling a sticker?”引出分享的快乐。
葛老师执教的是《七色光》,通过实验操作,研究出彩虹出现的条件以及制造彩虹的方法。课堂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老师分发的材料去做实验。经过小组共同努力,大家制造出了彩虹,学生特别的开心。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轻松和愉悦。做实验时,葛老师也会在学生中转转,及时给予指导。
潘老师上的体育课《跪跳与游戏》,一个普通的垫子被潘老师“玩”出了新花样。本课教师表现出了很好的教学素养。在教学方法上,本课还是相当丰富,以提问的方式导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学生的活动从头到尾可以说是充满激情,在课程的后半部分运动减少趋于平缓,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
袁舒婷老师执教的是《七色光》。袁老师从生活中的客观现象彩虹导入,介绍2个著名的实验,并示范引领学生自己制造彩虹。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色光的重叠,也就是光的三原色变成其他色光的实验,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紧扣七色光的主题进行光的分解与重构实验,整个教学过程逻辑性强,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注重实验能力与思维培养。
王立东老师执教的是《前滚翻》,王老师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教学风格大方自然。王老师善用示范以及及时评价,指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实践目标动作。整节课的任务设计既符合学情,也带着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由学动作到熟练地做动作,得益于王老师的细致讲解与适时评价。
范嘉琪老师执教的是《图画与文字》。范老师紧扣新课标要求,在美术学科本位思想基础上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从甲骨文到创造图像,并以“制作表情包”为综合任务,从学到用。整个过程中,范老师教学语言活泼,教学环节设置严谨,资源补充新颖有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审美,发挥了创意。这节课是十分成熟、精彩的课堂。
听课老师细心观察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用心记录课堂的“教”与“学”。课后及时交流,对好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指导。通过听评课环节,在学习他人优点的同时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对教学态度、授课方式、教学思路、教学效果等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我们会共同努力,让课堂教学绽放精彩。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和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2年入职新教师赛课评比结果 | |
语文组一等奖 | 王 晓 |
语文组二等奖 | 王 煜 马 莹 开 娜 |
数学组一等奖 | 徐 娟 魏萧婉 |
数学组二等奖 | 储芳霞 陈凤影 张 佩 常辉辉 |
综合组一等奖 | 崔逸璠 范嘉琪 |
综合组二等奖 | 袁姝婷 王立东 徐 阳 潘龙杰 葛春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