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3/3/18 14:48:3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28位读者读过
倾听文字的声音
与内心的文字不期而遇
宋雅文
不管大人或小孩,看书是因为喜欢阅读,不是因为看书对我们有好处;乐趣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如果我们要为孩子推荐作品,相信我们应该基于阅读的层面而推荐读者想要阅读的喜欢阅读的作品。
---【加拿大】培利·诺得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培养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阅读对于语文教学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规律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说,阅读起码应当具备三项功能:一是收集和加工处理符号信息,二是间接认识事物,三是提升和发展自我。所以,阅读是文本意义与读者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以文本为对象的认识与操作、建构与审美并行的活动。有人说:“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产生过程。”这对我们全面认识阅读的本质意义是很有启迪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旨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读书氛围
利用晨会、班队会向学生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并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读书计划。为了最大限度的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的午间练字时间为阅读展示课,通过剪贴本和手抄报制作(学期前期为剪贴本,步骤分为剪、贴、画、写,后期转为亲子合作手抄报),利用班会等时间开展小小故事会等来让孩子读书交流共享。我想何种方式的评比都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每次的竞赛都会成为孩子们盼望的焦点。一年级的孩子认读水平还比较低,借助长期的积累,小小的阅读一定都会为孩子们铺垫了厚实的拼读路基,为他们的独立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帮助他们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的特征,推荐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包括童话、儿童小说、儿童诗或绘本等。结合各种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如欢乐的童年给予孩子身心灵的陶冶。为了使推荐更有效,并选择有吸引力的片段进行阅读,以设下悬念,让学生感觉新奇,或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以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将阅读与悦读渗透孩子的生活
记得曾经听过一次陈林静老师的讲座,她在阅读教学的研究上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她介绍说她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名为《永远的童年》主题阅读,学生在读了《城南旧事》《草原上的小木屋》《好小子———童年故事》一系列的书后,一个班组成若干个团队按要求进行了课前准备,老师在此基础上设计组织了阅读交流指导课。她设计了多种交流方式:
(1)“阅读大擂台”,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书中的关键细节,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领悟要关注关键细节的阅读策略。
(2)“辨论”。老师设计辩题是《城南旧事》中的“疯子疯不疯?”,让学生按团队分成支持“疯”“不疯”两大阵营展开辩论。最后,教师站在两大阵营中间,用辩证观进行陈述:疯子既疯又不疯,当我们用自己体贴之心走进人物的内心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接下来,老师再抛出一个辩题———“书中的小偷坏不坏?”,仍然让团队间辩论,聪明的学生们也学着老师辩证地分析问题了。
(3)“博文欣赏”,老师选取一些优秀阅读感言让学生读一读,鼓励学生写下读后感。
(4)“团队阅读特色展示”,有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电影、歌曲的,有展示自己比较阅读的体会的,有朗读相关诗歌的。
(5)“自制记忆书”,在一张小“足迹卡”上写下自己在这阶段阅读中最想说的话。这张“足迹卡”将伴随孩子读书的时光,几年以后,当他们把自己的阅读“足迹卡”串起来时,这不就是他们自己的精神成长的轨迹吗?这值得珍藏一辈子!
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只有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成长所需的体验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当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后,阅读会真正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伙伴,成为他们发现真、善、美的眼睛。
三、将晨诵、午读、暮温结合,形成多种形式全方面的朗读习惯。
晨诵——与黎明共舞,利用早读课时间朗读诗词等,结合我校每日一诵的习惯,让课外阅读伴随太阳的升起日日常伴孩子的生活;午读——共度午间好时光。午休,将读课外书作为一种奖励机制,估计孩子利用午自习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不时开展全班齐读一本书的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阅读之中;暮温——描绘七彩童年,晚上孩子与父母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更能帮助孩子与父母良好的沟通,促进彼此的感情。
不管大人或小孩,看书是因为喜欢阅读,不是因为看书对我们有好处;乐趣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如果我们要为孩子推荐作品,相信我们应该基于阅读的层面而推荐读者想要阅读的喜欢阅读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课外阅读是个性行为,儿童生活背景、知识背景、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课外阅读指导推荐不能也不应该要求学生读相同的书。课外阅读推荐就是把儿童带进浩大的宝库,打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宝盒,带学生经历一段段神奇的感受,最终还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希望可以在阅读里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我只想带着孩子们,倾听文字的声音与内心的文字不期而遇。让“阅读”成为“悦读”,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