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
发表日期:2013/3/22 20:15:2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口小学班主任 有863位读者读过
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
宋雅文
“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
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体会出课文的情感,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方法。在词语教学中,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时,它们都被作者赋予了情感,“冷冰冰”的词语也变得鲜活起来,从而变得富有生气。理解运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文字的魅力往往就在一个字、一个词中灵动。词语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词语理解运用应该从低段学生抓起。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就对低段的词语教学作出了目标定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即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也有一些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使用的词,教育的任务就在使消极词汇不断转化为积极词汇。”
校级教研课,有机会听到崇拜的程旭萍老师的课,一直觉得程老师是个特立独行的老师,拥有自己独特的棱角,很是佩服与敬仰。同样,她的课堂呈现多种的风格,从上学期的《变色龙》到现在的《二泉映月》,陈老师让我觉得她是真心用心在诠释文章的情感,用字词体悟文章冷暖,用语言感受文章的温度。
程老师的课堂从凄美的《二泉映月》中开始,在读准生字---读好四字词语---读好情感强烈的句子的环节里层层剥开脉络,递进情感。我想这是一篇需要心与心沟通共鸣的文章,我想程老师是真的想让孩子们走近阿炳,走近《二泉映月》,走近他坎坷起伏的人生故事。她用课前的电影准备让孩子们回归那是的生活的,将文章中浓墨重彩的词语挑出呈现,将词汇分类为描绘月光、描绘阿炳生世、描绘旋律三个层次来解读,让学生有了更为清晰与感性化的认识。在听课的过程里“词语冷暖”一直在我脑中闪现,我想词语真的很重要,有时就是那些词语的重量与冷暖支撑了语言的温暖。
我想对于前辈的课堂我能吸收的是对于文章解读与呈现方式的思考。我想或许在以后的教学里我会由词语切入文章,感知温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语文教学里,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基础,但理解词语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托,词语才有肥沃的土壤,理解词义才会水到渠成。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教师经常引领孩子们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这样,词语也就越来越难以遗忘,越来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也越来越强。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泳,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词语一旦进入具体的语境,就会显现出它的特殊意蕴。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里,我会更加重视词语的教学与呈现。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保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最大限度地增值汇,实现最大的效度。
突然想起一首小诗,我想就让这种味道融入我们的语文吧,体悟字词冷暖,感受语言温度。
词语没有体积,没有重量,没有颜色。
但是它有生命,有味道,有等级。
词语变幻无穷,世界因此丰富多彩。
有时甜蜜,有时苦涩。
有时晴,有时雨。
有时神秘,有时令人生畏。
有时是蜜,有时是刀。
可触,可感。可以很近,可以很远。
和时间一样永恒,和流星一样短暂。
和鲜花一样艳丽,和流水一样无情。
它很害羞,只在远处等我。
我用坚硬的目光,找到它。
相依相偎,大地透明,满足一切。
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