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文章内容

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发表日期:2022/6/29 11:38:0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谈玲 有21137位读者读过

2021--2022年度第学期年级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全年级9个班级,参考人数398人,均分74.23分,及格数325人,及格率81.66% ,全年级优秀160人,优秀率40.20%

本次数学期末试卷题型多样,知识点覆盖全面,综合性比较强。从考试内容上看,本次考试题目较为灵活内容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有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本次试卷包括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共部分:计算、填空、选择、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本次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考试时间为80分钟,试卷题量稍大,有一定的计算量,部分学生试卷没有写完,导致大面积失分。

二、试卷分析

1、计算

本次期末考试计算部分分为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写出得数,题目难度适中,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练习过,所以学生得分都比较高。第二部分是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分两类:第一类不需要简便计算,第二类要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主要考察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学生失分不多,只有部分后进生扣分比较多,对简便计算掌握不够好第三部分是解方程或解比例,这部分试题比平时练习的稍简单,侧重基础知识的考察。

2填空题。

试卷第二大题是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题目多样

其中填空题第1)题考察多位数的改写与近似,以及百分比。这题丢分较多的是在求百分率这一空上,计算有一定的难度。第(2)题考察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以及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这类题目平时也是有练习过,相对简单。第(3)题考察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对公式的运用情况。第(4)、(5)和(6)题属于中等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7)和(11)题主要考察圆的面积公式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有一定的难度。第(8)、(9)和(10)题属于中等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的能力。第(12)题稍难,考察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列出正确的方程并解答。

3、选择题。

整体而言,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选择题第(11)题错误率较高,主要考察正方体展开图这一知识点,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

4、操作题

操作题主要考察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放大,圆,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按比例分配和长方体展开图等知识点,学生错的相对较多的是第1题,大部分学生只是会计算分数除法,对其实质没有理解清楚,导致失分。其他操作画图题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练习过,错的相对少一些。

5解决问题

本题一共有6题,题目类型还是比较全面的,都是属于中等题基本上平时也练习过,题目设计比较新颖,有一定的计算量,存在计算出现错误的学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出现考试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三、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

从本次考试的试卷中看,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加强本次考试从答卷情况上看,基础知识部分很多同学还存在着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在各道题上都有表现。    

2、部分学生对一些知识的实际意义理解不清,整体计算能力不强,计算不够熟练,计算准确率偏低,不仅成绩低的学生失分,甚至高分段的学生在这部分也有失分。

四、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几点:    

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

对后进生,要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在基本方法方面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这又是我们学生比较欠缺的。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敢于分析、善于分析。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及时对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教学工作做好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素养。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