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文章内容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素养评测卷质量分析

发表日期:2022/6/28 13:47:0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马芳 有4021位读者读过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素养评测卷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数学期末素养评测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内容上看,本次试题题量较比之前有所增加,注重基础的掌握,少部分题较为灵活。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实践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完成情况与分析

四年级九个班参考人数417人,总分31245.5分,均分74.93分,及格率84.41。

三、试卷考察范围

本次评测卷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四部分:计算、填空、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从总体来看评测卷抓住了一~八单元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

四、题型分析

(一)看清算式,巧思妙算。

1、口算:题目难度适中并偏向容易,所以学生得分都比较高。

2、列竖式计算:4道题每题3分,较比以往增加了1分。

3、脱式计算:6道题每题2分,难度适中,简便计算部分有部分学生并不能掌握其中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掌握有待加强。计算部分得分比较高。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其中第4、6、9、10、15题错误率较多。

4题:很多同学在计算时存在审题不清,将“周长”误以为计算第三边的长度,导致失分,这部分在平时的练习中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6题:有部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此题的题意,这道题完全可以利用代入法计算出答案,学生对于代入法掌握不牢,后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解题意识。

9题:此题少部分学生存在读不懂题意,无从下手,对于不同三角形间的互相转化不熟悉,此题将平移和数对相结合,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图形题。点B、C不动,点A还可以向左平移到位置(5,6),这时三角形ABC变成直角三角形,点A还可以向左平移到位置(1,6)这时三角形ABC也变成直角三角形。

10题:这个题型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加深对旋转以及角度的巩固,尤其是第一问,在平时的练习中发现学生会容易写“顺”方向,导致错误率较高,本次练习试卷中的两个括号大小一致,但是答题卡中的第一空括号明显大于第二空很多,这次学生们都注意到这一点,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5题:此题错误率较高,体重明确要求接近5万的数,而学生写的是895420,将这几个数全部选中组合了一个最大的数,完全偏离题意,导致失分。

(三)反复比较,准确选择。

选择题部分学生失分较少一些,错误率较高的是第8题。

这道选择题知识量涵盖较多,综合考验了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正确答案选择B,①中“最多”的存在肯定了这句话是正确的;③一定要明确虚线表示旋转前的图形,实线表现旋转后的图形,所以此选项是正确的;⑤对于不会看数轴的学生而言这道题是很有难度的;②④学生都能分辨出是错误的。

(三)明确要求、动手操作。

操作题部分大部分学生完成的很好,少部分学生存在漏题现象。

(四)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本题一共有6题,题目类型还是比较全面的,都是常做题型,整体学生做的都不错。

五、存在的问题

从本次期末素养评测卷中看,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教学还应加强本次考试基础知识部分比重偏大,从答卷情况上看,基础知识部分很多同学还存在着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在各道题上都有表现。    

2、部分学生对简便计算的意义理解不清,整体计算能力不强,计算不够熟练,每个班都存在着失分现象。

3、本次的填空题量较多,题与题之间空隙小,学生在读题时很多容易被题量打击,而且容易看到字多而不认真细读审题,有些学生做不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

六、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几点: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

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准确性、系统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全面,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在基本方法方面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这又是我们学生比较欠缺的。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敢于分析、善于分析。一场疫情,学生对于阶段性的学习产生部分消极情绪,有部分学生并未很快的转换心态,积极融入到学习中,后续的教学中,我们老师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后劲不足,本此考试部分学生并未达到本应有的状态。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对每一次考试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教学工作做好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