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班级管理>>文章内容

师生“同情”,让教学关系更美好

发表日期:2013/3/15 9:21:1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bzr 有701位读者读过

                                                                                                 贾蕊欣    3月15日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方法叫“移情”,把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移到自己身上,进行替代性体验,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完成对作品的“再体验”,从而增强语文情感熏陶的效果。其实,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班级管理中,就是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而非对立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为对方着想,产生“同情”:老师理解学生的天性,同情学生学习的辛苦和困难;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同情老师日常管理和教学的辛苦和不易。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平时打打感情牌,有时候比批评惩罚更有效。昨天我的课比较多,又讲课又维持纪律,嗓子有点吃不消,下午课上孩子们又开始讲小话、朗读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我无意识地说了一句:“老师的嗓子已经很疼了,不要让老师还维持纪律了。”本来就是无意识地发了句牢骚,没想到孩子们虽小,却很懂事,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读课文的声音也特别响亮,读得特别努力。一瞬间让我特别感动,当老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学生理解你,体谅你。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学生小(尤其是一年级小朋友),什么也不懂,我们不用跟他们解释什么,只管下命令,简单有效率。其实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的吸纳过程,更是情感世界逐步丰富的过程。如果我们一味地靠冰冷的命令来管理班级,孩子的内心很可能也会慢慢变成冰冷的世界。要让学生“同情”你,爱你,听你的话,愿意上你的课,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让他们知道他们一直在老师心里,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师的心。如果一个班充满了爱,师生之间就像一家人一样互敬互爱,班主任的管理也会轻松一点,因为你的话他们真心在听、在做。师生“同情”,教与学的关系也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