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让师生诗意地栖居 让生命灵动地跳跃
发表日期:2013/2/26 18:14:3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口小学班主任 有545位读者读过
让师生诗意地栖居 让生命灵动地跳跃
禄小 宋雅文
诗意,生命的追求,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促进学校教育资源各构成要素和谐发展,意趣相投,相融共生的文化。我校将我们的发展品牌拟定为“诗意教育”,发展路径为:2013年,校本课程建设年;2014年,课堂教学改革年。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诗意教育中的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诗意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学校真正地成为师生的生活乐园,精神乐园。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学校教育应该是建立起一道无形的篱笆,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作为教育的一种情怀,我们需要建设与塑造为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平台与保证,让学生在无形与有形中得到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我想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实践,我想一名优秀是教师一定是一名具有现代思维方式的思想者,在行进的路上,能够以敏锐的观察力,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教学中那些习以为常或熟视无睹的种种现象,对那些理所当然的或似是而非的种种说法,予以理性审视和自主判别,不唯上,不唯书,不出众,不跟风,也不迷恋自己固执己见,固步自封,在一般人认为不是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发出疑问,洞幽察微,以孔窥豹,进而深入地思考,分析,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
歌德说:“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爱越激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我校诗意教育在清新的文字和冷峻的思考背后,正是我们需要对生活对诗意教育的热爱和真情。“我们需要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爱因斯坦说:“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想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商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精神世界,每一个学生都只是橱窗里的塑料娃娃。孩子们如果有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童年,少年,就会在未来的岁月里,走出一代人的光辉幸福的轨迹。国家因此健步如飞。”精神的培养越早越好,而且不会影响功课的学习,培养的“抓手”,就在对孩子们小事的琐碎小事的处理上。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课程文化的变革,而课程文化的变革需要相应的符合变革理念的学校教育文化与之相适应。实施“诗意教育”,提倡一种“向善”的育人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我们我们避免背离教育真正的本质。一些老师对于教育的认识存在局限,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仅仅追求的是言听计从的驯服教育,这些都阻碍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今教育在经过一些探索之后又重新回归教育的主体——学生身上,“诗意教育”理念的提倡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帮助教育凭借各种途径方式真正发挥启蒙与感化的作用。
阅读滋润童年 习惯成就未来
让师生诗意地栖居 让生命灵动地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