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11月教育故事(徐晴)

发表日期:2019/11/30 10:33:5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徐晴 有471位读者读过

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怎么办?

我一 直尝试在班级中奖励一些无形之物一选择的权利, 如选择座位的权利、选择更换清洁任务的权利、选择班主任老师亲自辅导两小时的权利、选择得到班主任礼物的权利、等并且为每一个权利附上相应的兑换条件。然而在实践过程当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普遍性地高,只是部分同学较有热情。如何调动起他们的普遍积极性的呢?

根据上一学期学校的要求我们班开始施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分为学习、纪律、卫生等几个方面。 每周统计最优的十位学生获得小星星,期末按照小星星个数,前十五名的同学德育为“优秀”,十五到三十名同学为”良好”,后十名为“合格" ,特别差也有可能获得“不合格”。

制度施行之初,同学们非常重视,每天认真写作业,为了能加1分,自习课不用老师看管也能自觉遵守纪律,为了能不被扣分,热情空前高涨。我不禁感叹,德育考核制度真是一剂"万能药”,包治班级百病,心中窃喜。

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同学们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有的同学拿到优秀也不会去学习委员那里加分,值日生不认真劳动委员也不会负责任地扣分,自习课开始有了窃窃私语甚至走动情况。

我不断问自己:“万能药” 怎么失效了呢?是班干部不得力?还是德育制度本身设计有缺陷?自己苦苦思索无果后我打算问问同学们。中午,我很自然地和孩子们聊到了近期班级情况,我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们不像刚开学那么在意考核制度了呢?”向来豪爽的孩子抢先说:“老师, 每周就贴个星星,也太没意思了! "其他几个同学连忙点头,另一个也附和道:“是呀, 感觉班长贴个星星就完事了,太没有仪式感....接下来,她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仪式。“仪式感”这个词触动了我,让我很受启发。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重要他人”,指一个人心是同伴,小学生虽然害怕老师的批评,但是更怕同伴看不起自己. 同理,学生 虽然很在意期末评优结果,是更看重自己在同学眼中的“光辉形象”。我每周只是默默地“贴星星”,洧满足学生渴望被同伴认可和欣赏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隆重的仪式感来表现和证明自己。原来,我直都是个“庸医”,“药”无效,是因为我想当然地给学生吃药,没有对“需”!那么到底我该怎么做呢?用什么样的仪式感才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成长内动力呢?接下来的几天,我有意无意地了解到他们的很多需求:放学时发表扬信,盖上班级印章,班主任班级表扬,周的最高分评为“班级之星”等,真正了解了学生所思所需,对“需”下“药”,药效才能发挥出来。

针对学生的需要,我不断寻找并探索可行性的方法,通过建设“四化”,让失效的“药"再一次发挥强大的功效。这次能够找到“万能约” 失效的原因,不是靠我一 个人冥思苦想,而是走到学生中去,集思广理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应该 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班级管理管束是下册, 激励是上策,班主任不能代替学生而应该想办法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去争取荣誉。在班级管理中, 广 泛采用班级议事的民主形式,人人参与评论商议班级事务、共同进行班级民主管理, 让学生自 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另一面帮助学生形成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