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11月教育故事胡元元

发表日期:2019/11/29 15:34:2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胡元元 有483位读者读过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三点思考

胡元元

        最近,我在正参加教师基本功大赛。过程中,了解到很多班级量化管理的情况,其中既有让人欣喜的成功做法,也有值得深刻反思的误区和不足。下面我就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什么样的量化管理才是最好的?

        有一位班主任为了说明量化管理的效力,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们班实行值周班长制,周一至周五都有班干部负责记录班级学生违纪情况,并进行量化赋分。有一次学校调休,把周三的课调到了周日上,那一天学生不知道应该由谁来记录违纪,结果教室里就乱成一锅粥。当班主任明确了由周三值周的班干部负责记录违纪情况时,教室里瞬间变得井然有序。由此,这位班主任便得出一个结论——量化管理是个宝。在我看来,他讲的这件事恰恰需要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量化管理才是最好的?

        在教育实践中,确实有为数不少的班主任把量化管理当成了约束学生的工具,用一套繁琐的数据换算方式给学生套上紧箍咒,以便维护教室里的安静和秩序。而一旦失去了这个紧箍咒,教室就会乱起来,学生就会“疯”起来,甚至还会变本加厉。其实,量化本身只是一种管理手段而非目的,任何管理的目的都应该是通过某种方式树立班级正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没有了量化考核班上仍然能保持良好的秩序,当无人记录好人好事仍然有很多学生积极做好事……这样的量化管理,才是真正好的量化管理。我们在借鉴企业思维的量化管理时,必须给这种管理植入教育的味道,让它符合教育的特征和品质。

        量化管理是不是越细越好?

       我看了一份《班级量化管理考评细则》,里面的内容可谓是全面而细致,入校、交作业、上课、课间、做操、集会等等都列入考核项目。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一些扣分标准:自习课时严禁回头说话,必须保持朝向正前方端坐,脑袋侧向九十度说话每次扣1分,转身一百八十度说话每次扣2分,转身说话且声音影响到全班时每次扣3分;全体同学必须保证服从管理,不得与管理人员冲突顶嘴,与值日班长顶嘴一次扣1分,与班长顶嘴一次扣2分,与老师顶嘴一次扣3分,并向老师道歉……这样的规定还有很多,除了怀疑这些规定是否容易操作外,我更怀疑这样的细则是不是太过于“精细”?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这些半大的孩子。如果一套班级管理制度“细致”到了需要拿“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问题,那就不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了。这种过细的考评,一是会使管理者疲惫不堪,二是会使学生怨声载道。任何一种班级管理策略,不可能单靠严格细致的条例制度来约束,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其他的诸多要素合力完成。比如,班主任的智慧、教育的艺术、感情的投入等等。

        其实,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的制定宜粗不宜细。规章制度只需要给学生一个方向,告诉他们哪些是应该做的以及怎么去做,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以及怎么拒绝。只要学生没有原则性的错误,班主任就应该持一种“小事化了”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偶尔发呆傻笑,你走过去盯着他也傻笑一回,或许他就会心领神会;如果有人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大多通过用眼睛“提醒”就可以解决;至于课间打闹玩乐之类的行为,完全可以看成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对待这种小事,闭上一只眼睛来一个模糊管理,往往比严格的量化更有实效,也更具温情。

        量化管理是不是万能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将量化管理当成一种常态手段,这就说明班级量化管理是有其实效的。实践也已经证明,量化是形成规范和习惯的有力手段。但是,量化管理只是很多教育管理手段中的其中一种,它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因此而一劳永逸。

        有一位班主任的演讲题目是《做一个“懒”班主任》,说的是实行量化管理后,一切都由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去不去班里,看不看学生,班级秩序都有条不紊,自己成了一个“无用”的人。有一些班级在量化管理的影响下,班风的确是可以迅速改变很多,甚至会出现班主任出差几天都不会出大乱子的良好景象(这也是很多优秀班主任经常列举的成功例子)。这种“美好”之下,班主任切不可把自己“高高挂起”。一方面,量化管理的好处是“见效”快,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班级秩序的好转,但持久性不足,常常会因为习惯性“麻木”而失去效力;另一方面,班级管理中还有很多事情是量化管理无法取代的,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还需要班主任的爱心和智慧来解决。

        因此,被量化管理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的班主任,更应该针对学生在量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让班级量化管理常新、长效,跟得上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