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11月教育故事(朱先达)

发表日期:2019/11/28 14:27:0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朱先达 有673位读者读过

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时,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班主任都会通过量化考核来管理班级,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班级纪律管理,促进学生的学习。好的量化考核制度,操作起来不是太麻烦,也能在日常管理、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引领作用。但是当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时,我们该怎么办?下面我从常规、学习、活动三方面说一说我的看法

1.常规表现

常规表现量化评分基于班级日常管理要求设计。设计的内容可操作,从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入手。每一项检查都要保证落实到位,否则会失去权威性。可以由全体学生探讨初定,在执行中调整、补充,逐步完善常规管理评价体系。

2. 学习态度和成绩

很多班主任的量化考核仅限于日常管理,缺了学习这一块,不利于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评价不仅要考虑最终的结果,也要关注平时的过程。既要重视绝对排名,也要反映进退步情况。首先确定每个学生成绩推进的起点,依据重大考试相对成绩变化半学期评价一次。

3.个人能力、服务意识、公益心、集体事务参与度评价

学生对集体事务的参与度是衡量一个学生责任心、公益心和领袖意识的重要内容。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和发展班级始终是班级教育的主题,所以也纳入量化评分体系。主要包括:集体活动组织、参与情况,校内外获奖情况,公益活动参加情况等。

需要指出的是,量化评分虽然有公正客观的一面,但是学生的很多情况其实难以用数据予以量化,因此,量化评价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以量化替代教育,也不能为量化而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