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11月教育故事(孔月娴)

发表日期:2019/11/28 9:00:2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孔月娴 有479位读者读过

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怎么办

禄口中心小学 孔月娴

这个问题很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很多量化考核制度施行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有的老师觉得是形式不够新颖,让学生失去了新鲜感,所以变着花样玩,把分数变成“班级货币”,把考核表变成“积分银行”……这样的做法形式很新颖,学生一开始会很感兴趣,但是玩着玩着又玩腻了,又会失效。

“理”:反思自己,寻找症结反思自己:是班干部不得力?还是德育制度本身设计有缺陷?苦思无果后我打算问问同学们。中午,我很自然地聊到了近期班级情况,我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们不像刚开学那么在意考核制度了呢?”向来豪爽的学习委员抢先说:“老师,每周就贴个星星,也太没意思了!”其他几个同学连忙点头,也附和道:“是呀,感觉班长贴个星星就完事了,太没有仪式感了……”接下来,她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仪式。“仪式感”这个词触动了我,让我很受启发。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重要他人”,指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起过巨大影响甚至决定性作用的人物,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重要他人也在不断变化:学前阶段的重要他人是父母,小学阶段的重要他人是老师,中学阶段的重要他人是同伴。中学生虽然害怕老师的批评,但是更怕同伴看不起自己;同理,学生虽然很在意期末评优结果,但是更看重自己在同学眼中的“光辉形象”。我每周只是默默地“贴星星”,没有满足学生渴望被同伴认可和欣赏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隆重的仪式感来表现和证明自己。

“策”:畅所欲言,群策群力那到底我该怎么做呢?用什么样的仪式感才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成长内动力呢?接下来的几天,我走访了几个同学,畅快地聊天,有意无意地了解到他们的很多需求:每周五放学时发表扬信,盖上班级印章,班主任签名;每周的最高分评为“班级之星”,制作简历挂在班级公务栏里,让每一个路过的同学都能看到;每个月有一个隆重的颁奖仪式,由班长写颁奖词,请家长为他们颁奖……为了更广泛地调查这种需求的受众面,我还制作了一份问卷,经过调查分析,我发现有71%的同学对每周的“贴星星”无感,93%的同学需要或非常需要每周和每个月的颁奖仪式,还有些同学提出每个学期印发班级报纸,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在年级进行巡回演讲。走访恳谈会和问卷调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真正了解了学生所思所需

“法”:建设四“化”,失而复得针对学生的需要,我不断寻找并探索可行性的方法,通过建设“四化”,让失效的班级管理再一次发挥强大的功效:1.近景目标远景化通过把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不断联系,来强化近景目标的效果。学期末的“五星少年”属于远景目标,每周的考核结果属于“近景目标”,虽然每周的考核结果和期末的评优是紧密相连的,甚至会影响综合评定,但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关注的是眼前得失,即近景目标,需要不断加强对远景目标的认识,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近景目标发挥功效。2.阶段表彰隆重化每天的考核分数,当天班长当众宣读。每周的前十名不再只是默默地“贴星星”,而是在每周五放学的时候用15分钟发表扬信,表扬信上有班主任的签名和寄语,还有班级专用印章,由上一周班级之星为本周优秀同学颁奖,既满足本周优秀同学被关注的心理需要,更是对上一周班级之星的鞭策和鼓舞。每周最高分的同学设计一份A4纸大小的班级宣传小海报,上面有自己的生活照,还有自己的简介,挂在教室公务牌里,时常引来其他班级同学驻足观看。每个月,我们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颁奖仪式,颁奖没有固定的环节,每次都会根据被颁奖者的具体要求做出调整,颁奖人也不是固定的,由被表彰者自己选定,可以是老师、家长、朋友、同学等。颁发的不是奖状,而是小型海报,上面有班委会成员拟写的颁奖词,还有获奖同学的照片,以及班级的公章。每学期的期末,安排班级小记者采访一学期以来的四位表彰者及其家长,撰写新闻稿,刊登班级报纸,还会获得奖品:奖品是丰富多彩的创意文具,比如书桌版月历、“葵花宝典”笔记本、语文课外书等等,采取自选的形式发放。用榜样示范法激励学生拓展潜能,一方面激励被表彰者的斗志,另一方面也能为未被表彰的同学树立榜样,促进学生个体与班集体持续不断发展。3.班级管理群体化,不是靠我一个人冥思苦想,而是走到学生中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倾听学生的需要,有选择地采纳学生的意见。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班级管理管束是下册,激励是上策,班主任不能代替学生而应该想办法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去争取荣誉。在班级管理中,广泛采用班级议事的民主形式,人人参与评论商议班级事务、共同进行班级民主管理,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基础。4.常规事务创意化在班级常规管理中,一成不变的制度很难持续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更难持久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制定不同的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常规事务不断在创意中发展。学生对每天“抢座位”无感的时候,能不能换一种新的形式:攒积分换座位;当值日轮流制失去效力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新的机制:值日“招标制”;当学生对老师的苦口婆心不耐烦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同伴效应,借“三号法庭”助人自助;当学生对薄弱学科充满厌恶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新思路:在弱科课上放置“求关注”牌,唤醒成长内动力……

班级奖励措施就像一颗“药”,不对准学生的“需”难免会失效。问题发生后,问“理”反思自己,问“策”集思广益,问“法”建设四化,三问合一,让“药效”失而复得。但更重要的是,在发生班级奖励措施失效之前,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制定奖励措施,防患于未然,不让奖励措施有失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