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教育叙事(袁曼钰)
发表日期:2019/11/28 8:49:0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袁曼钰 有653位读者读过
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怎么办?
袁曼钰
“我一直尝试在班级中奖励一些无形之物——选择的权利,如选择座位的权利、选择更换清洁任务的权利、选择班主任老师亲自辅导两小时的权利、选择得到班主任购买小礼物的权利等,并且为每一个权利附上相应的兑换条件。然而在实践过程当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普遍性地高,只是部分同学较有热情。
那么该如何调动他们的普遍积极性?
这个问题很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很多量化考核制度施行一段时间就失效了,,学生一开始会很感兴趣,但是玩着玩着又玩腻了,又会失效。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那么到底我该怎么做呢?用什么样的仪式感才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成长内动力呢?接下来的几天,我走访了每个寝室,畅快地聊天,有意无意地了解到他们的很多需求:每周五放学时发表扬信,盖上班级印章,班主任签名;每周的最高分评为“班级之星”,制作简历在班级门口的水牌里,让每一个路过的同学都能看到;为了更广泛地调查这种需求的受众面,我还制作了一份问卷,经过调查分析,我发现有71%的同学对每周的“贴星星”无感,93%的同学需要或非常需要每周和每个月的颁奖仪式。
针对学生的需要,我不断寻找并探索可行性的方法,通过建设“四化”,让失效的“药”再一次发挥强大的功效:
近景目标远景化
通过把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不断联系,来强化近景目标的效果。
阶段表彰隆重化
每天的考核分数,放学之后班长当众宣读。每周的前十名不再只是默默地“贴星星”,而是在每周五放学的时候用15分钟发表扬信,表扬信上有班主任的签名和寄语,还有班级专用印章,由上一周班级之星为本周优秀同学颁奖,既满足本周优秀同学的被关注心理需要,更是对上一周班级之星的鞭策和鼓舞。
班级管理群体化
这次能够找到“万能药”失效的原因,不是靠我一个人冥思苦想,而是走到学生中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倾听学生的需要,有选择地采纳学生的意见。
常规事务创意化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一成不变的制度很难持续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更难持久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制定不同的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常规事务不断在创意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