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11月教育故事(吴嘉恩)
发表日期:2019/11/26 16:02:4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吴嘉恩 有651位读者读过
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很多量化考核制度施行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有的老师觉得是形式不够新颖,让学生失去了新鲜感,所以变着花样玩,把分数变成“班级货币”,把考核表变成“积分银行”……这样的做法形式很新颖,学生一开始会很感兴趣,但是玩着玩着又玩腻了,又会失效。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我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建议。
1、近景目标远景化
通过把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不断联系,来强化近景目标的效果。学期末的“学籍档案”属于远景目标,每天每星期的奖章数量属于“近景目标”,虽然每周的考核结果和期末的学籍档案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关注的是眼前得失,即近景目标,需要不断加强对远景目标的认识,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近景目标发挥功效。比如强调五星争章的小奖章能在学期末的时候评选五星少年,获得奖牌与奖状。
2、阶段表彰隆重化
每天每人的奖章数量,班主任当众宣读表扬。每周的前十名不再只是默默地“贴星星”,而是在每周五放学的时候用15分钟发表扬信,表扬信上有班主任的签名和寄语,还有班级专用印章,由上一周班级之星为本周优秀同学颁奖,既满足本周优秀同学的被关注心理需要,更是对上一周班级之星的鞭策和鼓舞。
3、班级管理群体化
这次能够找到“万能药”失效的原因,不是靠我一个人冥思苦想,而是走到学生中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倾听学生的需要,有选择地采纳学生的意见。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班级管理管束是下册,激励是上策,班主任不能代替学生而应该想办法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去争取荣誉。在班级管理中,广泛采用班级议事的民主形式,人人参与评论商议班级事务、共同进行班级民主管理,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
4、常规事务创意化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一成不变的制度很难持续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更难持久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制定不同的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常规事务不断在创意中发展。
为了减少对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许多学校实行了班级量化管理,这样可以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精确,使管理工作更细致、更严格。然而,如果过分依赖量化管理,一味地追求精确,而忽视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则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