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教育故事(王丽)
发表日期:2019/11/26 13:44:4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王丽 有704位读者读过
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很多量化考核制度施行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有的老师觉得是形式不够新颖,让学生失去了新鲜感,所以变着花样玩,把分数变成“班级货币”,把考核表变成“积分银行”……这样的做法形式很新颖,学生一开始会很感兴趣,但是玩着玩着又玩腻了,又会失效。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年级刚开学以来,我班施行了在语文书上加星量化考核制度。每满30颗星就可以兑换一次奖品,计划每生每天争取得一颗星,这样一个月就可以兑换一次奖品。加星的途径有很多,比如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作业写得认真、帮助别人、捡垃圾等等一切值得表扬的行为。制度施行之初,同学们非常重视,每天认真写作业,为了能加星;自习课不用老师看管也能自觉遵守纪律,为了能不被扣星,热情空前高涨。我不禁感叹,量化考核制度真是一剂“万能药”,包治班级百病,心中窃喜。
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同学们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有的同学上课老师说给星下课都不来找老师加,老师不在的时候开始有了窃窃私语甚至走动情况。
我不断问自己:“万能药”怎么失效了呢?是班干部不得力?还是加星制度本身设计有缺陷?自己苦苦思索无果后我打算问问同学们。放学后,我问了几个弹性离校的孩子,他们不约而同地反应30颗星集齐的过程太漫长了,都失去信心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正在缺乏耐心的,做事靠兴趣的时候。长期得不到结果是很容易失去兴趣的。
针对学生的需要,我不断寻找并探索可行性的方法,通过建设“四化”,让失效的“药”再一次发挥强大的功效:
1. 近景目标远景化
通过把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不断联系,来强化近景目标的效果。30颗星兑换奖品属于远景目标,每10颗星贴一个大拇指属于“近景目标”,3个大拇指可以兑换一次奖品。虽然3个大拇指兑换奖品和30颗星兑换奖品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关注的是眼前得失,即近景目标,每10颗星贴个大拇指就是给学生的一次肯定。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对远景目标的认识,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近景目标发挥功效。
2.阶段表彰隆重化
每次贴大拇指老师都会当着大家的面特地强调,发放奖品更是每节上课当着全班的面,如颁奖仪式班发放,其他同学需要掌握鼓励。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将表彰隆重化,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件很光荣的事情,激发他们集星的欲望。用榜样示范法激励学生拓展潜能,一方面激励被表彰者的斗志,另一方面也能为未被表彰的同学树立榜样,促进学生个体与班集体持续不断发展。
2.班级管理群体化
这次能够找到“万能药”失效的原因,不是靠我一个人冥思苦想,而是走到学生中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倾听学生的需要,有选择地采纳学生的意见。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班级管理管束是下册,激励是上策,班主任不能代替学生而应该想办法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去争取荣誉。在班级管理中,广泛采用班级议事的民主形式,人人参与评论商议班级事务、共同进行班级民主管理,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基础。
4.常规事务创意化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一成不变的制度很难持续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更难持久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制定不同的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常规事务不断在创意中发展。学生对每天“抢座位”无感的时候,能不能换一种新的形式:攒积分换座位;当值日轮流制失去效力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新的机制:值日“招标制”;当学生对老师的苦口婆心不耐烦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同伴效应,借“三号法庭”助人自助;当学生对薄弱学科充满厌恶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新思路:在弱科课上放置“求关注”牌,唤醒成长内动力……
班级奖励措施就像一颗“药”,不对准学生的“需”难免会失效。问题发生后,问“理”反思自己,问“策”集思广益,问“法”建设四化,三问合一,让“药效”失而复得。但更重要的是,在发生班级奖励措施失效之前,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制定奖励措施,防患于未然,不让奖励措施有失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