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十一月教育叙事(王鑫)

发表日期:2019/11/26 10:17:1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王鑫 有654位读者读过

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怎么办?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班有班章。把班级制度制订的合适,是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的,也是非常有利于健康向上的班风形成的。如果制定的制度实行效果不佳,那么我们作为班主任就要考虑现行制度是否适合班级学生。因此制订出行之有效的班级制度才是关键。

一、班级制度要宽严适度

   太过严格或太过宽松的班级制度都不适合班级管理。太过严格,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这样的制度形同虚设,最后就只能放弃,起不到规范学生的作用;太过宽松,学生懒懒散散,没有压力,更没有动力,也就起不到约束学生的作用。

  所以,班级制度的设立,要对学生量体裁衣,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学校和班级的制度,要有适合自己班级的规章制度,要形成自己班级的特色。

二、班级的规章制度不宜过多

  制度太多,反而执行不力。制度多如牛毛,一年级学生记都记不住,如何执行。制度太多,庞杂而臃肿,没有什么灵活性和创新性。而且制度太多,条条框框之间也可能自相矛盾,相互冲突,弊端更加凸显。班级制度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落实。哪怕只有那么几条,把其落实好执行好,那也是极好的。

三、制订班级规章制度要与全班同学协商,至少要与班干部商量

  在制度出台之前一定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听取同学们的声音,即使有些声音不是那么令我们班主任满意,但是我建议还是要听完。可能在这样的声音中就有有价值的信息,我们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切不可主观武断去行事。这样制订下来的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同学们才愿意听从,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拥护。

四、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立不能朝令夕改

  一项制度出台后,要运行一段时间才能看出它的优劣,可能还要在运行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切不可即令即止!制度刚实行一两天,还没等学生熟悉,就把制度扼杀在摇篮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制度运行一段时间,才能判断这一制度的优劣,如果朝令夕改,班内的管理容易陷入混乱之中,学生的行动没有了固定的标尺,学生思想没有了准确的方向,学生不知道班主任下一步又要干什么,这样学生就无所适从,班级会逐渐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班级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宽严相济,刚柔并用,不可一刀切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方法,甚至不同的标准。换言之,要因材施教,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有些学生违反了班级制度,也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辩护,也要给学生发言权。

六、维护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不迟到,班主任首先不能迟到;要求学生保持教室卫生干净整洁,老师起带头作用,看到地上有纸屑立即捡起。有时候,我们无意中就把自己制订的规章制度打破了,不经意间把我们自己制订的制度践踏了。虽然学生对我们班主任违反制度是当面不敢说的,但学生是心知肚明的。这样,我们再去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当然口服心不服,这样班级管理起来就会令而不行,禁而不止。

七、当班内一部分学生经常违反班级规章制度时,除了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外,班主任也应该分析一下班级的规章制度,查看一下是不是班级的制度出了问题,甚至可以在全班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营造人人敢讨论、人人敢发言的良好氛围。

八、班主任一般情况下不要越级管理班级

  班级制度制订好以后,班主任要一清二楚,班主任不可以替班长代为行使班长的职权。如果这样,短期内班级问题还不太明显,如若长此以往,班将不班,班集体就不太正常了,并且会出现班主任费力不讨好的现象。班主任在教室时,班内好像井然有序,班主任不在时,其实是很混乱的。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班级的规章制度只是管理学生的方法之一。如果只有冷冰冰的规矩,没有教师温情的人文关怀,那么这样的班级管理仍然是不完整的。只有把班级规章制度与教师的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规矩来约束,还需要关爱和鼓励,班主任只有用爱攻其心、以言导其行,学生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最终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