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十一月教育故事 杨惠琴
发表日期:2019/11/25 16:28:1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杨惠琴 有662位读者读过
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怎么办?
量化管理作为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班级管理实践中。这样可以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精确,使管理工作更细致、更严格。然而,如果过分依赖量化管理,一味地追求精确,而忽视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则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比如,不利于学生的行为自律,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发挥。
最近,我却发现,班级施行量化管理效果不佳。对此,我认为,量化管理和人本管理相互融合才能促进班级长效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一) 量化的内容宜粗不宜细
班级量化考核过于追求在评价技术上的精确,容易走进量化考核的误区,也极易使班主任和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无法满足其社会和心理的需要,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就学生的行为表现而言,有许多是属于主观评价范畴,没有明确的指标,无法实施量化,也可以说是不需要量化的。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要粗化条款,即量化的内容宜粗不宜细。
(二) 量化评价带有模糊性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观。为了给学生的行为发展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量化考核具体的评分标准上使用模糊性的语言,即班级量化评价必须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样不仅给学生在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留下了空间,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
(三)管理权力“下放”到班
把学校管理的权力“下放”到每个班级,让班主任放下了盲目攀比的包袱,根据班级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心理问题德育化。这其中存在一个如何把握考核指标的量与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平衡量化与不量化之间关系的问题。考虑到量化考核中存在着难以量化的因素,学生管理有时允许跳出量化考核的条条框框,尊重师生情感,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坚持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因人而异,充分发挥自己的机智和班级的集体力量,对差生、后进生进行有效的跟进和转化工作。
(四)营造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班级文化
人确实存在着生理上(物质上)和心理上(精神上)的多种需要,并且希望自己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因此,在班级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清新有人情味的班级文化,让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非理性管理的最高层次。
班级学生管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工作,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今天,非理性管理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但是,非理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管理中注重人性的因素,但同时也存在者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应该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