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文章内容

【课改教研活动】骨干教师做示范率先引领 青年教师勤听学谦虚实研

发表日期:2019/3/1 12:24:0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伍凤娟 有826位读者读过

 

骨干教师做示范率先引领    青年教师勤听学谦虚实研

——禄口小学“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报道

    2月27日,由语文骨干教师打响2019新学期教研活动第一枪,为期三天的骨干教师展示课由魏奇媛、陈永静、周娴、刘丽萍等骨干教师做率先垂范,青年教师非常高涨,听课自始至终,课后大家交流,可以说是获益良多。

        ★禄口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展示课

一、课改教研活动目的:  

1.以故事情境为突破口,让故事也成为教学资源和载体,让学习变得有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自觉,促进课堂效率提高。

2.以故事作为教学的引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主动、互动过程,获得体验,学会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生成课堂教学故事。

二、课改教研活动主题:

李振村老师说:“当课堂上缺少了故事,语言中缺少了情感,教学也就变成了风干的丝瓜,了无生趣,苍白干瘪。”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创设情境来为课堂增资添彩,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小故事,不断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媒介、巧设情境

在孔海燕老师的课上,我们发现老师特别擅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堂。比如课堂开始播放1998年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的场面,学生们立即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保家护国所承受了很多的困难与危险,英勇的形象、敬佩的心情油然而生。陈永静老师在教学《燕子》时,通过电脑动画课件显示小燕子外形图,通过动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同学们对猜谜语非常感兴趣, 因此,在魏奇媛老师的课堂中,她利用谜语导入,果然,谜语一出,同学们就兴奋起来,他们纷纷猜测谜底,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于是,她趁这个机会,引入了这课的学习。

(二)、基于文本、扎实语用

在分析题目“战”这个字时,孔老师利用课文当中出现的一个词——“鏖战”帮助学生理解。“鏖”是由“鹿和金”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在很遥远的青铜器时期,人们常用的武器是由鹿的下颌骨制作而成的,后来武器才逐步演变成由金属制成。所以鏖这个字是与战争紧密相关的。而实际上它和“熬”字寓意相通,所以可以借助这样的寓意把这个词理解为煎熬的,激烈的,持续时间很长的战斗。这样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既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文章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词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感受更有助于他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陈老师课堂中,当学生谈到第一自然“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段时,陈老师不仅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提高学生感悟及朗读能力,还进行了写法指导:写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可以抓住外形几个有代表的部分来写,从写部分特征再到整体特征,能把动物的外形特征写传神。通过理解内容,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再到写法指导,能让学生把话说得形象、具体,便于提高写作能力。《蜘蛛开店》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蜘蛛开店的过程。这节课,魏老师抓住线索来进行指导,蜘蛛为什么开店——买什么东西——最后都遇到了谁——结果怎么样,紧紧抓住这条线索进行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这样引导学生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得以提高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9.2---6月培训报道及图片\2019.2.27 骨干教师展示课培训报道\语文报道.jpg

    数学骨干教师展示

    2月28号当天,多媒体教室座无虚席,周娴与刘利萍两位教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为我校新学期的数学教研开了好头。

首先是周娴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周老师课前带领学生一同复习将一个桃平均分的分数,回忆之前认识的分数知识,从而过渡到将一盘桃去平均分,周老师引领学生通过我研究、伙伴研究、小组展示等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学生观察思考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思维培养,重视小组合作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更进一步的认识分数,掌握分数知识。

第二节课,刘利萍老师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一同进入图形王国,去认识图形。刘老师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可爱积木,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积木这样的立体图形过渡到平面图形,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去感受图形,通过观看视频学会去画平面图形,非常有效的提高了大家的直观形象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中画出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与三角形。刘老师在课堂上重视知识的回顾反馈与总结,也非常关注学生知识的建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极高。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9.2---6月培训报道及图片\2019.2.27 骨干教师展示课培训报道\数学报道.jpg

 

英语骨干教师展示活动

2019年228日,陈婧老师在禄口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题为《Unit2 Good habits》的青年教师展示课。本节课的内容围绕着习惯展开,注重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学习的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

首先,陈老师以Good or bad的游戏导入主题:habits。这类判断性游戏导入使不仅能学生迅速进入到了课堂环境中,又复习了先前所学的知识,给学生后期小组交流活动语言输出提供一定的支架,还导入本课主题。接着,陈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进一步阐释“Good habit”。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从自身出发,发现自己的好习惯。并且,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换了各自的想法,锻炼了口语表达的能力。部分学生创造性地拓展了语境,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接着,教师进入到了课文学习。在课文学习中,总的逻辑是总--拓展。首先用Watch and match这个环节,让学生大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较低的难度掌握故事人物及他们各自的部分习惯。接着,教师以:What other habits does Wang Bing/Liu Tao have? 引导学生分别对每幅图进行细致地思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筛选的能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位故事人物分别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拥有好习惯。教师主要通过读与演来巩固新知,通过Writing来拓展本课所学。

   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提问,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生成性”的课堂。教师以问题、假设提供一种情境或者思路,学生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进行进一步地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她们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也在尝试着用英语思维思考与表达,还有热爱思考的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占有”的时间应该适当地压缩,多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这一点在高年级课堂尤其重要。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部分环节之间的顺序应该有所调整,增加跟读与阅读的时间,拓展环节可以更加丰富一点。

“无错”的课堂也是“无机”的课堂,给予学生试错的土壤,说不定会收获许多的意外之喜。给予自己试错的土壤,一定会让自己成长得更加多姿多彩。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9.2---6月培训报道及图片\2019.2.27 骨干教师展示课培训报道\英语报道.jpg

体育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报道

二月的最后一天,天气依旧寒冷,阴雨连绵,可是一(7)班的教室里却热闹非凡,朝气蓬勃。原来是陈乐乐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进行体育室内课的展示活动。

首先,陈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了一套《变变变》的手指操。我们都知道,手是孩子感悟世界的重要器官,它直接影响大脑,受大脑支配,同时又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手指操的学习,学生们动手动脑,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度,深受孩子的喜爱。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孩子的心灵之窗。可是目前小学生的近视率却居高不下。为此接下来,陈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保护视力,呵护眼睛》的主题教学。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眼睛的作用,通过合作研讨,得出保护眼睛的方法,又经过课件的展示强化了学生的护眼意识,懂得眼睛的重要性。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讨论活跃,轻松的学到了护眼的方法。

老师在整个教学中着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课以学生的学、练、思作为教学主线,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和意识,教学目标达成率非常高。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9.2---6月培训报道及图片\2019.2.27 骨干教师展示课培训报道\体育报道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