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10月教育故事(谢丽)

发表日期:2019/10/31 8:41:4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谢丽 有737位读者读过

        学校往往会遇到智力发展缓慢、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正常教学节奏的孩子,或是肢体、视力等方面有不如正常儿童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随班就读生。他们犹如一只只搁浅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难以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那么,怎样启动这些学海搁滩之舟,使他们扬帆前进呢?
一、理清思路,提高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保证了每位适龄儿童都接受教育,随班就读为某方面有缺陷的儿童提供了均等受教育的机会。我校的随班就读儿童几乎都来自农村,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生活压力、思想观念等因素,他们对这些孩子的关心、教育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就是一项非常严肃、艰巨的工作。既然这些儿童进班学习,作为学校、老师就有责任摆正位置,把随班就读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让他们留得住、学得好,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认为普通生都顾不过来,哪来那么多精力去教随读生,随班就读成了随班就坐。

    因此,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尤为重要。形成校长、教导处专人负责,各班主任任组长、各学科老师参与的随读教研网络,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有效推动随班就读工作。
二、入口畅通,“一个都不能少”
    学校敞开校门,对每位残疾儿童实行“零拒绝”,给残疾儿童平等、优质的教育机会。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编入相应班级,让他们享受正常儿童的教育。做到“一个同步、四个同时”,即发展特殊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同步,研究部署、检查评估、计划总结、表彰奖励同时。
三、为随读生营造爱心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厚爱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皮格马利翁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积极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所以,学校应该让教师逐步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正确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1.
“爱能融化冰川”。

    对随班就读的教师,我校一直坚持“精挑细选”,把有爱心、有耐心、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优先安排到该项工作上,要求教师把随读生看作是可以成功的艺术品坯子,对学生做到“精雕细镂”,促使他们闪现出各自的灵光。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各班把随读生对象安排到教室前排就坐,便于辅导;在课间游戏中,师生积极邀请他们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学得有趣、有效。
2.友爱塑心灵。

        每一名随读生都有“互助队”,多则五人,少则两人,从生活上、学习上形成一个“关怀网”,不但能使随读生的身心得到照料、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培养了其他学生的助人精神、善良品格和美好心灵。
3.实施“爱延续”。

       国家已经将随读生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入学前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摸清底子,制定长期教育计划;小学毕业时,我们为中学提供资料。前通后达,形成随读工作的良性循环,带动社会力量来关爱、尊重他们。
4.“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随读生作为弱势群体,长期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信心,就成为老师们应时刻注意的问题。首先,我们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把更多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需要爱的孩子,给“跟读生”信心。其次,教师们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随读生身上,往往消极因素暴露得比较明显,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的闪光点。因此,教师不分课内、课外,关心、爱护随读生,从表扬赞赏开始,帮助他们首先树立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再次,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请心理咨询老师定期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