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班级管理>>文章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之谈

发表日期:2009/2/26 16:14:4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40位读者读过

                        小学生心理健康之谈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特别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危机是勤奋进取对自卑自贬。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小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以及日常生活重可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轻微的心理问题更是大量的存在。当代小学生由于处于身心发展的激烈变化时期,身心发育未成熟,再加上社会阅历的缺乏,心理随应能力差,使他们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因而心理和行为就更容易失常。特别面对学习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他们的各种心理困惑。

     适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正常人。这就要求教师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医学知识,能鉴别出学生是否真正产生了某种心理疾病。教师要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及时的治疗与补救。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根据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困惑及时向他们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合理设计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的挖掘与培养

   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美好情感的培养与激发以及顽强意志的培养与锻炼,无不取决于学生当时学习的心理状况。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进行,注重用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智力培养和学习心理的指导,可扩大心理健康的教育领域,并可提高可行性,从而取得实效。

    总之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调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过程的始终,是当代教育教学工作者刻不容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