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9月教育故事(吴嘉恩)

发表日期:2019/9/25 16:17:4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吴嘉恩 有621位读者读过

批评也是一种艺术

吴嘉恩

刚入职,我就担任了忙碌又复杂的班主任工作。工作顺利时,你会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小树,你为小树浇水施肥,他们摇曳着婆娑的枝叶向你欢笑;工作出现失误时,小树便伸出带刺的枝叶刺向你。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工作永远尽善尽美。即使是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难免会有被学生顶撞的经历,对于刚入职的我来说更是常常担忧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处理。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学生受到一些不公平、不理解、不尊重的“待遇”,他们就会与老师顶撞。下面是我最近遇到的一个案例:

那天早上我正要走进教室,大老远就看见我们班一向比较调皮的一个孩子还在教室外面走动,其他同学都在教室里有序的读书了,我非常生气,一年级的孩子各种学习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所以每天我都会强调进教室要晨读,他怎么就不认真听呢?想到这里我非常严厉的把他叫进了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不听讲,没规矩,自由散漫太随便。没想到他一言不发径直走到自己位置上,眼睛也不看我,满脸不耐烦。我让他把书拿起来读书,他把书“啪”得拍在了桌子上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侧目,此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发脾气顶撞了老师,非常紧张害怕。我原本很生气,但此刻却突然意识到,这位同学虽然平时调皮捣蛋,但是只要是自己犯的错总会服从老师的教诲,从未这样不服气过。于是我没有再责备他,而是开了个“累得拿不动书了”的小玩笑,转移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晨读课结束后,我明白他心里还有一些小情绪,于是把他叫到办公室,我单独与他交流后才了解到,他是看见了教室外面的装饰画掉下来了,想贴回去,而没有意识到已经上晨读课了应该回教室读书。原本他也知道自己不回教室读书是错误的,但觉得自己也是出于好心,因此受到老师严厉的责备感觉非常委屈,生气之下做出了冲动的举措。于是我先表扬了他的热心,然后再劝说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也立刻真诚的向老师道歉了,化解了一场矛盾。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其实说白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冲突要是发生了我们该如何解决呢?首先要“静观其变”,先冷静自己的情绪顶撞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所以,在事件发生后,先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是要冷静,静下心来思考。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其次是“抽丝剥茧”,分析背后的原因事后回想孩子一连串的表现,意识到他不敬顶撞只是表面,在那孩子的内心深处是并不愿意这样做的。只是对于老师责备之后内心的不公平,不理解的情绪盖过了认识到自己错误的理性思考。所以课后找那个孩子谈话,谈话过程中没有责备他的“不敬”,而是从内心深处了解孩子顶撞老师的原因,看到并没有要批评他的意思,他也坦承了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这个孩子每天都能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来对待学习。

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言辞,批评是一门艺术,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拿捏好分寸。对于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可以采取公开场合的大会、公众或通报等批评方式,进行集中批评,使当事人深思反省,对其他同学警示提醒。对于个别及少数同学的问题宜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在面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情绪变动同个人性格紧密相关。对于内向型同学,批评的重点在于开导,态度要和缓,必要时可避开其他同学,以满足保护此类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外向型同学,批评要采取以柔克刚,任其倾述宣泄后,再与其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