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班级管理>>文章内容

浅谈班级管理

发表日期:2007/11/23 12:36:1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796位读者读过

浅谈班级管理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在现代育人工程中描绘出灿烂的前景.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不可唱“独角戏”,而应该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双向互动的方式,使我们所管理的对象(学生)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制定目标,培养自主精神。

1、制定班级总目标。

我都努力使本班学生体会到“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确立班级管理的总目标,就是创建“文明班集体”。按照学校制定的“模范班”“示范班”“规范班”的总要求来管理班级。那么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所以我们需要发挥整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自觉遵守校纪班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制定具体单项目标。

(1)横向目标。

横向目标涉及学习、组织纪律、仪容仪表等。对每一项目标,都予以量化。同学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每位同学的情况有专人记录,每周统计一次,评出“每周之星”,并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公布得分情况,期末则按累计分数评出“最佳小标兵”。

(2)纵向目标。

纵向目标是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达到的具体标准,须明确设计。例如:学校开展读“英雄故事书”的读书活动,我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认真阅读,在学校的征文活动中要有突出表现,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读书计划。学生通过参与目标的制定,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在活动中有了很好的表现,并获得了名次。在进行下一个活动时再制定相符的活动计划,使得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获得收益。

二、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班规的制定向来是班主任的“专利”,班主任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但是,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种能力是管理能力,后一种能力是自我约束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共同制定班规。首先,班主任要充当“火车头”,让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人都成为“立规者”。由小组组员制定,再进行大组汇报,最后全班同意并通过提议,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老师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我在班级中,经常要学生做一个有教养、有素质,有内涵的学生,虽然他们并不完全懂其含义,但长时间的陶冶熏陶,学生会渐渐明白的。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三、健全机构,坚持自我管理。

1、组建责任心强的班委干部。

许多班主任说班级难于管理。有的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有的放任自由,造成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形式。其实,班干部是班集体领导的核心,组建素质良好、责任心强的班干部队伍,就能协助班主任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由学生自我推荐,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然后,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有班干部负责。而此时,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2.设立“轮流执政”的值日班长制。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每天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负责,从学习情况、课堂纪律、仪容仪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反馈班级情况。值日班长还要每天记录“晨检”的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而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提高自治能力。

1、新颖别致的主题班会。

许多班主任在上班会课的时候多采用“满堂灌”的说理式,结果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育效果不太明显。因此,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言堂”的辨析。每次的班会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主持(学生自报,并设计好班队主题和版面,写好串词,老师协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班会课结束时班主任作班队寄语。

2、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在第二课堂中可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使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融为一体,又有启迪教育意义。既成了学生展示个性、尝试成功的乐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对班集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建立竞争机制,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因此,班主任可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例如,将学生的名单列表上墙,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各自的成绩公布于表,名列前茅的同学贴上“红旗”,以便时时激励。通过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也特快。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了,而成为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教育也不再是外在的,强加于学生的,而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自觉过程。班级的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