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教育故事---李喃喃
发表日期:2019/5/27 11:24:5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冬香 有672位读者读过
勤劳宝宝来当家---李喃喃
故事一“纸屑风波”
在三月份第一周的升旗仪式上张校宣布了“五星闪闪”争章活动正式开始,并且宣读了集星的标准和奖品的发放规则,学生们很是兴奋特别是我们一年级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刚回到班级就七嘴八舌的来问了我一堆问题,为了不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我把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勤劳星每周发放一次,每次每个班发放的数量不一样,本周得到文明班级的就可以多发十颗勤劳星,这样大家得到勤劳星的几率就大一些。于是我趁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要当勤劳的宝宝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想”“怎么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勤劳星呢?”有的学生说:“不乱丢垃圾。”有的学生说:“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还有的学生说:“认真做好值日工作”......大家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于是我赶紧趁热打铁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集星标准,经过大家一起讨论我们共同制定了一套集星标准,并把集星准则贴在班级公示栏,并且有小组长和小班长共同监督执行。
活动开始的头几天学生们每天都很积极的打扫卫生、整理书桌、抹桌子等,每次走进班级总有学生到我面前告诉我,说他帮班级整理了图书,或者是帮值日生打扫了班级卫生,还有的说他把地上的纸屑都捡了起来等等,每次我都会在班级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奖励,并请小组长帮他们加分,慢慢地班级卫生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正当我觉得很欣慰的时候,一件事情深深触动了我。中午吃过午饭我刚走进班级就听见了两位同学在吵架,凡凡说:“这张纸不是我丢的,我不捡。”马玉兰说:“纸在你的座位下,你就应该捡起来。”两个人互不相让争论个不停,最后凡凡一生气就干脆直接把纸踢到了旁边,他们见我来了都向我来告状“老师,马玉兰扣我的分,这张纸不是我丢的我不服”,“老师,这张纸在他的桌子边就应该扣他的分。”两个人都气鼓鼓的等着我来判决。我看着他俩突然明白过来,这几天学生们积极打扫卫生仅仅是为了得到分数得到勤劳星,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没有意识到爱护校园环境是每位小朋友应尽的义务。沉了沉气我轻轻地问凡凡:“你想过没有大家看见纸屑觉得不是自己丢的都不来捡,那么我们班级的卫生得多脏多乱啊!”凡凡还是很委屈地说:“可是纸不是我丢的,马玉兰却扣了我的分”“那你是不是我们班级的一员呢?是不是生活在我们班级呢?你的座位脏了你看着不难受吗?如果你把纸捡起来了,马玉兰还会扣你的分吗?”这时凡凡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老师,现在我就把纸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这才是乖孩子嘛。”我轻轻的摸了摸凡凡的头。接着我又转头问马玉兰:“你说老师和同学们制定这个集星标准是为了什么?”“为了让大家都当一个勤劳的宝宝”马玉兰说,“对了,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老师,我会直接告诉同学要爱护我们班级的卫生,如果他不听我就自己捡起来。”“你说的很好,解决事情不能硬来要和同学讲道理,知道了吗?”“知道了,老师。”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改变学生们的观念和态度,不能为了得分而劳动,而是让他们明白每位小朋友都有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于是我利用班会课跟学生们上了一节“爱护环境靠大家”的班会课。课堂上我首先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们找一找、说一说校园环境不和谐的一些现象,通过讲解让同学们知道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学习环保儿歌,举行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如何从自身做起,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最后制定计划表格让学生知道每天可以做哪些事。通过本次班会提高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爱护校园的意识。学生经历了“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接下来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向“行为认同”了。
故事二“不做小邋遢”
班会课之后,学生们确实自觉多了,看到垃圾会主动拾起,每天都会把自己的位置收拾的干干净净的,然而好景不长班级又冒出了新的问题。一天下午刚上完体育课,我们班的周俊熙就哭着来找我。原来他上体育课的时候觉得热了就随手把衣服脱掉丢在了操场上,等下课后发现衣服不见了,为了给他找衣服我陪他一起找了广播室的失物认领处,还找了好几个班级最后终于在隔壁班找到了。类似的事件已经在他身上发生过很多次了,每次不是丢铅笔就是丢橡皮,有时候还会把书本弄丢。批评教育过很多次了他仍然改不掉这个毛病,真是我们班级名副其实的“小邋遢”。而且我发现班级跟他有一样毛病的学生还有很多,每天学生都会捡起许多铅笔、尺子、橡皮之类的学习用品,没几天班级失物认领处就堆满了学习用品,而且总是有人捡却没有人认领,在班级询问了多次来认领的学生寥寥无几。不仅如此,还有些学生经常喜欢玩刨笔刀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现在班级是干净了可是这些学生的个人卫生和习惯却让我很头疼,对这些“小邋遢”我批评教育了很多次效果任然不大。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一是学生的收拾整理能力太弱,经常看到他们的课桌上堆放着各种学习用品和书本,有时候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看到有些学生桌子上还放着数学本、尺子之类的与语文无关的用品,下课后也有些学生不收拾桌面就直接去操场玩了,教室里有学生来回走动把别人的东西撞掉了也不知道及时的捡起来,所以才造成了小朋友们经常丢失物品。
二是学生带的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品太多了,有的学生文具盒里能装将近十支铅笔,问他们怎么带这么多?他们都说是爸爸妈妈让带的,和家长交流过才知道家长怕孩子在学校里文具丢了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所以就多给孩子带些以防万一。殊不知这样使学生养成了丢失物品一点也不着急和心疼的态度,反正还有很多的文具可以用,丢了爸爸妈妈还会再买新的,也就造成了他们不所谓的态度。
三是学生们没有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是父母整理的好好的,所以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和能力。
四是行为习惯不好。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这些学生下课后总是喜欢在地上玩耍,有些同学会在地上捡一些石子、树叶玩,还有些同学随地乱坐、乱躺,还有些同学喜欢玩削笔刀把自己搞的脏兮兮的也不知道清洗。
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就可以“对症下药”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采用了以下几样措施:
一、家校联手,双管齐下。
1.首先我给家长布置了任务给每位学生准备两份学习用品即可,多余的学习用品放在家里,另外给学生准备好小标贴把学生的学习用品上贴上自己的名字。
2.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统计表,每天让学生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能插手,也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完成一项就请父母记录在统计表上,每周班会课时我们会统一检查评比学生的统计表,并对表现好的学生发放勤劳星。
3.在学校每天认真做好值日工作,我们班采用的是个人负责个人的桌面和地面卫生,公共区域有值日生负责,每天有小组长检查每位学生的书桌和卫生,合格者加分不合格者扣分,每周统计分数发放勤劳星。
4.利用班会课举行“我是整理小能手”比赛,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收拾整理能力。
通过一天又一天的劳动实践让学生明白“爱劳动”的真正含义,不过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做的家务又少并不会劳动,因此我也会经常参与其中指导他们,教他们正确的打扫方法和劳动技能,尽快让学生养成勤于劳动的习惯,真正的做到“习惯成自然”。
二、连环扣奖励政策。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的激励手段是不能少的,然而单一的奖励手段很快就会失效的,怎么奖励学生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奖的多不如奖的巧,既然学生们对集星活动这么热心,我何不好好的利用起来呢。本来我们班级自己也有一套星星奖励制度,于是我就采用了用小星换大星的活动,班级星星集齐10颗不仅可以领到一份奖品,还可以兑换一颗勤劳星。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举动更受小朋友的喜爱和欢迎,他们争取被表扬的愿望更高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愿意朝着老师希望的方向去努力了,班级里的“小邋遢”越来越少了,这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呀!
到了月底班级不少学生都得到了勤劳星,“星星超市”开放了,学生都换到了自己喜欢的奖品。但是也有问题出现了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得到勤劳星或者只得到一颗勤劳星,这些同学看到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的领到了奖品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且一颗勤劳星都没有的学生也会无缘评比“五星少年”的,他们的心里难免会失落,怎样把这部分的学生的积极性再调动起来呢?后来在学校召开的班主任会上每位班主任把三月份集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后来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增加了几条集星活动的规则。学校在四月份的时候会发放健体星,那么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多争取几颗健体星,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用多余的健体星和别人交换,比如有学生上个月得了几颗勤劳星而四月份他们一颗健体星也没有得到,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多余的星星来交换。得到一颗勤劳星的同学可以把这颗勤劳星和下个月发放的星合并领取奖品,也可以积累到学期末兑换奖品。当我把这种方法告诉学生们之后,立刻又燃烧了他们集星的热情。
一年级正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关键期,我正好利用这个契机来好好的唤醒一下学生的潜在意识,让学生逐步养成养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为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一个月的集星活动,虽然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我们班级还是大有收获的,班级卫生越来越好了,学生们也越来越勤快了,班级的小邋遢也不见了,班级还涌现了不少“勤劳娃娃”呢。然而我知道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实施下去才会行之有效,低年级的学生受年龄、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这就要求老师在管理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方法、方式,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做到及时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班级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活力的班级氛围和班级文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