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研究团队>>文章内容

禄口小学2018-2019第二学期课外阅读组活动记录四

发表日期:2019/4/1 14:30:2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孔海燕 有8177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2018-2019第二学期课外阅读组活动记录

主持人

张福新

参与人员

孔海燕 胡元元 芮文静

孔月娴 杜新新 袁曼玉  李喃喃

活动时间

201941

活动主题

皇帝的新衣故事课堂教学研讨

活动记录    

一、胡元元老师讲解皇帝的新衣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4、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画龙点睛》的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有个小问题:咱班的小朋友有属龙的吗?(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么多同学都属龙呀,那你们见过龙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喜欢龙吗?

  2、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他叫张僧繇,他特别擅长画龙,也因为他画龙这件事有了这么一则成语——(板书:画龙点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生字新词。

  1、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动笔圈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解决。

  2、小老师上台教生字词,要求用文中的词语,文中的句子。(生字词只要是学生认为陌生的就可以教,不一定是课后规定的)

  3、教师出示生字词,巩固生字新词。

  4、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质疑生词,共同理解生词。(随文解决,一自然段一自然段的。)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

  “画龙点睛”让学生说意思,估计孩子们表面意思都能理解,关键是引申的意思,可让学生查字典,然后造句。

 “半信半疑”这个词可从“信”字和“疑”字理解,也让学生造句。

 “张牙舞爪”可让学生看龙的图片理解。

  “活灵活现”可参照图片理解。

  “研墨挥毫”可从字义理解,并让学生做动作。

  5、练习写字。

重点指导“疑”和“迹”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四、品读课文

 1、学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提问:从哪些词语看出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学2——6自然段。

  都说张僧繇的画好,耳闻不如一见,让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称赞?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

  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可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

  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寺庙画龙——活灵活现(点睛龙飞)

 (2)重点学习356自然段。

  A、张僧繇第一次画龙出现了什么样的奇迹呢?

  学生找出相关自然段,品读。

  指导读出新鲜,神奇,紧张的语气。

  (插入雷雨视频帮助理解)

  过渡:张僧繇画龙出现奇迹的事情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半信半疑,都想亲眼看看他是怎么画龙的,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B、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观看,张僧繇害怕了吗?他怎么作画的?

  学生找出表示张僧繇动作的词语,体会从人物动作体现出人物的胸有成竹。

  C、张僧繇的龙为什么没有眼睛?试想没有眼睛的龙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画家是怎么回答的?(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D、当画家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眼睛时,结果怎么样了?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答案。)

  为什么两条龙会腾空而去呢?(因为点上了眼睛)

   E、如果你们就是飞上天的那两条龙,你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题《画龙点睛》

  五、体会寓意。

  师:我们知道了画龙点睛的来历,想知道人们用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

  小结:因此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写文章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语言或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六、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找寓言故事读一读,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七、板书设计:

   29 画龙点睛

   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

  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寺庙画龙——活灵活现(点睛龙飞)

二、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这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三、小组代表发言,谈谈自己在对这篇文章怎么教授的想法和意见。

胡元元老师发言:

在教授“赞不绝口”这个词语时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不用多说一句话,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很快理解了赞不绝口的意思。表演活动是孩子们的天赋,即能增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达到理解词语的效果。再有在课文内容讲解进行对比时这样问道:假如你是有眼睛的龙,你想什么?说什么?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加强学生对老师的对比,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芮文静老师发言:

     本节课,应由寓言引入课题:“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采摘其中一颗闪亮的珍珠。”学生们对寓言这一文体接触较少,也并没有引起他们多大的兴趣。我想如果用故事引入会更好一些。比如:课上,老师扮演画家,让学生做围观的人,鼓励学生想办法说服画家画上眼睛。这一以来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被调动起来,而且也一定会想出很多办法能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画家”终于被说服。我相信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会成为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课中只需稍作点拨、引导,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就会得到真正的释放。

活动总结

孔海燕老师总结: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帮助孩子们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本课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发言。这堂课,结尾处应该举些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加深理解,不能只拘囿于课文。

 

IMG_21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