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六年级>>语文>>文章内容

禄口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2018-2019年第二学期备课组第一次活动

发表日期:2019/3/7 14:07:1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杨茹 有693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集体备课材料(二)

 

一、研究的专题:

                “基于学生生活,打造故事课堂”研究

二、备课课题:

22、理想的风筝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四、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写景,由看到别人放风筝引起对刘老师的回忆,中间通过四件典型事例突出体现刘老师的人生态度,结尾抒情,紧接前文把刘老师放飞的风筝升华为“理想的风筝”,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这篇文章很长,夹叙夹议。仔细阅读,可抓的点很多。但教学时间有限,每点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为了能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所收获,在思想情感上得到熏陶,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渗透,加上六年级学生经过多年的阅读训练,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我准备采用“长文短教,深入浅出”的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理解两个层次,逐层深入,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五、能体现专题的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防止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教师在教学这课时,可以多放手让学生朗读、默读、小组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人物情感,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情节,通过故事课外导入更好地理解文字,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