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三月教育故事 陈永静

发表日期:2019/3/4 16:30:1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永静 有638位读者读过

开学第一天,分别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再次相聚于教室,兴奋快乐的他们互述着假期趣事。

 “同学们,请安静。有谁愿意帮老师一起领新书吗?”我笑着问。

话音刚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我去,让我去……”

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中满是期待和兴奋。看着他们踊跃的样子,我的心中满是欣慰。在众多高举的小手中,我选择了几位稍高大的孩子去。

不一会,同学们便把一摞摞的新书从办公室搬到了教室。分书时发现其中一摞书最下面的十五本书全都是被水浸湿过的,书页粘在了一起。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书在课桌上摊开,但是这些书的书皮都已经颜色脱落,纸张破损,面目全非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我处理着这一本本不受欢迎的课本,眼神中有些失望,还有隐隐的担心。显然,怎样分配它们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接受受损的课本呢?”望着51张纯净的小脸蛋,和他们不知所措的眼神,我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有没有同学愿意接受这些受损的课本?”

班级一片安静,孩子们互相对望,似乎也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人会认领这些不太受欢迎的新朋友。对于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辈们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孩子,这样的冷场似乎合情合理。

我微笑着对孩子们说:“新学期我想送给同学们一个小礼物--《小王子》,跟着老师一起去认识小王子这个新朋友......在老师心目中,你们每个孩子都像这个小王子一样单纯、善良、可爱,拥有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每位小朋友都像小王子一样值得老师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于是,我拿出这学期为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而提前准备的一枚印章,上面有刻着“你真棒!”和竖起的大拇指图案。用这枚印章在这些受损的课本扉页,轻轻地印上红红的图案。随后,用带有可爱的卡通图画的书皮纸为这些受损的课本封上书皮。

同学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围在课桌旁看着我为这些受损课本穿上漂亮的外衣,有的同学用小手轻轻的抚摸着封好的课本,有的同学学着课本上的红印章伸出大拇指比划着。

“同学们,现在老师愿意将自己的教本拿来换这15本受损课本中的一本 ,现在还剩14本,请问有哪些同学自愿认领呢?”话音刚落,班级有大概三分之二的孩子,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教室里领到新书的孩子们,有的为领到崭新的课本而高兴地浏览翻看着,有的为领到带有漂亮封皮和印章的课本而向邻桌炫耀着,也有的为没能分到这些特殊的课本而有丝丝的失望……

受损的课本本应是个难题,但是在我精心地包装下、巧妙地引导教育下,反而成了“抢手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发生变化的同时,思想和行为上也在悄然转变。我之所以能够这么轻巧地化解了这道难题,是因孩子们都有颗天真善良的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对此,李镇西校长是这样阐述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所谓“教育”,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往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灌注“美好的思想道德”,而是尽量设法点燃儿童心灵深处“想做好人”的愿望;甚至他认为儿童心中本身就蕴含有许多美好善良的道德萌芽,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扶持,让其茁壮成长。

 在这件事中我要“扶持”的就是孩子们“有胸襟”、“大气”的萌芽。现在的孩子的确有些“小气吧啦的”,甚至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一些名牌大学学生砍死、毒死同学的实例,媒体常有报道,原因可能多方面的,但是缺乏胸襟与气度应该是原因之一吧。

有的班主任,因清洁区有纸被扣一分,所有值日的学生围绕操场跑5圈,继续值日一周。第二天值日教师和值日生再检查时,被罚的学生对值日生步步紧随,如要扣分必定“据理力争”,誓死捍卫“分数”。

学校在分清洁区时,在班与班之间可能会有空白,很多时候这些空白就成了“三八线”,哪个班都不愿“越雷池半步”来多扫那几下。

广播操比赛,每个班开始之前两下分数就伴随着一阵欢呼,年级最后一个班级比赛完,名次自然见分晓,又是一阵欢呼,还会夹杂着:“太好了,终于把X班踩在脚底下了”。

……

在这些细节中如果教师能够胸襟开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大气一点、多做一点,多吃一点亏、多受一点累,那么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