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2018-2019年第二学期备课组计划
发表日期:2019/2/27 14:18:0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彭开月 有747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2018-2019年第二学期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和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与积的奇偶性”,“球的反弹高度”。
此外,第8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9则“你知道吗”和7道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准确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因数、倍数关系,能够准确求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并会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够迅速判断具有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转化的思想,并能运用它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研讨专题:
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式”研究
三、研讨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倍数和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倍数、因数、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四、研讨具体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精心设计有效的导学单,从而有效掌握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以实现孩子的“六自”状态为宗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程研发以及快乐数学课程的研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愉悦、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3.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科学安排培优补差,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4.家校合力,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密切注意学生的表现,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优补偿 ”工作,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使他们通过学习较好地达到本册教材的要求,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做好优秀学生的提优工作,扩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5. 注重课堂的“情趣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适当增加趣味题和拓展题,结合“用数学”内容、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运用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6.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要以严谨的教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真情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使素质教育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
四、集体备课安排
序号 | 周次 | 主备人、项目 | 备课内容 | |
1 | 2 | 制定、学习计划 | ||
2 | 彭开月 | 组内赛课 | 圆的认识 | |
3 | 魏珍珍 | 圆的认识 | ||
4 | 组内磨课 | |||
5 | ||||
6 |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