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探究自主性语文实践活动模式

发表日期:2009/12/4 10:20:3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84位读者读过

探究自主性语文实践活动模式

——浅谈学业自主性背诵活动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蒋寿凤

内容提要:

   1、明确开展自主性背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组织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阅读与课内自主评析等活动,开展评选活动。

   3、正确选材,品析展示,欣赏点拨,评选交流,总结激励。

   关键词:

   丰富知识    读有所悟     读有所用    互补互促   

   一、开展自主性背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语言积累是中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核心,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非常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关键是扩大学生积累的量,否则,学生语言的运用只能是无源之水。因此,小语新教学大纲提出在重视学生阅读的同时,强调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每学年不少于30篇”。因此可见背诵是促进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

从目前小学生背诵的现状看,有两处不足。一是背诵的内容是局限,往往是课文中规定的篇目和老师指定的材料,仅此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因为语言的积累要有一定的量,只有大量输入才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处是背诵的实施形式极其简单:学生背诵,教师检查过关。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不大,部分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厌烦背诵。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传统教育制度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大大限制了。

小语新教学大纲特别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有实践中主致力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开展自主性背诵的活动,就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民主作风,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在长期的活动中,不断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素质和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自主性背诵活动开展形式

组织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阅读与课内自主评析,自我展示、民主评选等活动环节的结合,开展评选“段胜小组”与“优胜个人”的活动。

三、自主性背诵活动的过程与操作

学生自主性背诵活动可以按下图进行:

教师活动    分组导向    欣赏点拨    总结激励

学生活动    阅读选材    品析展示    评选交流

学生发展    自主发现    自主实践    情感需求

(一)阅读选材,分组导向

 阅读选材是开展自主性背诵活动的前提,学生阅读选材的高质量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教师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感悟,选出自已喜爱的文章或片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能使学生自主阅读呈现放任自流的状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好两个工作:均衡分组与阅读导向。

为了能长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唤起学生间竞争的意识,分组前,教师要摸底了解学生。分组时要体现组与组之间相对均衡,每组男女生的比例基本均衡,优等生、中等生、一般学生搭配也要基本均衡。教师根据这样的标准把班级学生分了3-4组。然后在各组选一位有一定活动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做小组长。教师对小组长要做培训与指导,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在活动中能起示范带头作用,做好老师的小助手。

阅读导向是此阶段老师必须做好的另一项工作。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一方面对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少许但必要的要求。如阅读内容要健康,富有情趣,题材可多样,阅读中讲究实效,有粗读,有精读,要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用。

(二)品析展示,欣赏点拨。

这个环节是开展自主性背诵活动的核心部分。活动效果展示时,教师要精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才敢于展示自己的背诵能力,才乐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学生品析展示过程中,教师放下“放者尊”的旧观念,始终用欣赏的态度、赞赏的语气对待学生的活动的行为,即使学生偶尔失误,教师也要热情勉励,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品析展示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实践知识,为学生语言的积累提供实际可行的渠道。此环节分两个步骤:1、活动外的准备过程;2、活动内的评析、展示过程。

1、活动外的准备工作有两个方面。首先,各小组长内选择背诵材料。小组长协助老师,在学生进行过大量的基础上,发动学生积极向小组推荐阅读中发现的自己喜爱的文章或片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哪怕是一段格言或是一句谚语也给以肯定,对学生的选择表示赞赏)。然后组织全组人员对推荐材料进行评析讨论。最后评析出小组里较好的内容材料二至三份(评析时,可采取自我评析的形式进行)。其次,小组长带动小组成员熟练背诵材料。教师要根据小组推荐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研究背诵的方法,并把背诵的方法向学生推广、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个体,让学生掌握方法,轻松完成背诵。

2、活动内的评析、展示过程是指把小组内评析评选转入全班范围内的群体活动。每一个小组推选一个或两名主持人,向其他推荐自己组所选的背诵材料,为全班学生作较强细的评析。如指出句、段的精美所在或句、段的丰富内涵,引导全班学生品读鉴赏、一起体味、随同感悟。评析后,由本组的其他组员自由上台,展示背诵,教师与其它组学生注意倾听。一组成品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依次进行活动、步骤相同。

(三)评选交流,总结激励

在活动效果的评析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平等竞争,评选“优胜小组”(数目宜少,最为为1组)和“优胜个人”若干名。评选标准为:1、评选推荐材料佳,自主评析好的组为优胜组(或小组成员背诵好的小组)。2、评选在活动中自我展示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为“优胜个人”。评选形式为民主评选,先小组讨论,围绕“我选谁?为什么选他(她)为优胜个人(优胜小组)?展开,最后班级全体活动成员(包括教师)投票表决。

评选工作结束后,让获“优胜个人“称号的学生畅谈阅读体会或背诵体会(或是评价体会、或是活动体会)。教师要对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并表示由衷地祝贺,向优胜组员发奖品或纪念品,运用表扬榜样人物的作用,激起全班学生效仿榜样的欲望,因为学习者看到某种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强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正如心理学家托兰斯所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反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教师同时要以热情洋溢的话语激励学生,从推崇的角度简评班组其他活动成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生中有收获,从内心里体验到活动成功后的快乐,自觉地把参与这项活动当作内心的情感需求。

四、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角定位

1、活动有组织者参与者。活动过程的安排,小组长培训,活动尾期的总结,教师都要精心准备,合理操作活动的过程。在活动前学生自主发现的活动中学生自主赏析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注意激励导向,掌握好火候,适当的进行导引的点拨,确保活动顺利地进行。在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要把自己融于学生当中,融进活动中,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以倾听为主,尽量避免将自主的主观意见强加给学生,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活动的欣赏者。在活动中,教师要本着尊重学生,重视主体,发展个性的宗旨,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鼓励、期待的目光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小组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亮点,从赞赏,推广的角度向其队小组传递信息,沟通联系,促进小组间的互补互促,相互竞争。

3、活动的后勤保障者。教师要做好学生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例如,各小组自选背诵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剪辑,并及时打印成资料,到活动时分发给全班学生。活动前,教师还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小奖品或纪念品,在活动结尾时发给优胜成员和优胜个人,维护活动过程的完整性,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五、自主性背诵活动的特点

1、突出主体、自主发现、自主学习。在活动中,至始至终要遵循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地交还给学生,只有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方式转化为“自主发现、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从内心深处激起参与、表现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民主作风。以前,重知识,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方针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呈现高分低能折现象,知识与实践能力把关甚大。从小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自主背诵活动中,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意让学生经历平等竞争,民主评选过程,目的就是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民主作风,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自主背诵 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具有变通性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它的适应范围较广泛,具有变通性,可以迁移引用为:自主性写字活动、自主性写作活动、自主性阅读活动、自主性观察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