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数学跟帖(二)(徐睿)

发表日期:2018/12/28 12:25:0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徐睿 有515位读者读过

这次有幸听了两位优秀青年教师的课,感受颇深。听课、评课是教师成长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是对授课活动的又一次重新思考与设计的一个过程。

数学课程改革使“教”和“学”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而是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的一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讲解员”,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引路人”。刘利萍老师的《用括线和问号表示问题》一课中,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掌控的很好,课堂上会激励,会表扬,适时引导,教学设计紧凑,例题的教学有层次性!从旧知分与合引入,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三句话表述图片的意思引导的很到位,但相对来说还是浪费了一点时间,以致后面的练习没有时间讲解,但对于本课的重难点问题把握到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师生互动,还要生生互动。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成功与否,往往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的灵活程度密切相关。既要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更要推敲其创新性与合理性问题,教学中的亮点和瑕疵,往往都隐藏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中,一刹那、一瞬间,稍纵即逝。听课教师只有对授课教师的每个教学细节认真听、全面看、用心想、仔细品,才能捕捉住这些智慧火花,并发现不足和问题。如,在周娴老师的《认识分数》一课中,要整体感知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将这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及时引导,熊大熊二的出现符合孩子们的学情特点和心理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教师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所以,听课不但要“听”,还要“看”和“记”,更要“思”,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那我们要听什么,怎样听?

听课时首先要做到集中精力。一要听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听教师的语言艺术。如,对问题的提出与阐述、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讲解、对学生的引导与评价、对教学环节的过渡与衔接等。二要听学生的课堂发言。听学生发言主要要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语言是否流畅,有没有自己的观点,其观点是否有创意,能不能提出有见解的新问题,学生交流时的谈话,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的发言等。

听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观察、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了良好的平台。我们要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做到每次听课都有所得。我们要在听课实践中加强学习,掌握技能,提高实效,学会听课,从而更好地发挥听课的功能和作用。在听课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