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博文(二) 陈婧
发表日期:2018/12/27 18:09:0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婧 有898位读者读过
家校合作“感恩心理教育”主题班会
禄口中心小学 陈婧
一、活动主题
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爱的怀抱里,独生子女及留守孩子很多,他们不善于去了解周围的亲人、老师、朋友给予他们的关爱和帮助。面对现在日渐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启发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每一位小学生,学会感恩,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情怀,是做人起码的修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殿堂,家长是孩子心灵的导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而感恩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人格素养。
二、理论依据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决定了我们需要去感知爱,感恩身边人的关爱。
,想要形成完整的人格,就要摆脱“自我中心”,感恩他人的付出、关爱他人。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三、活动目标
1、感知“爱”:让学生理解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体验爱的无私和伟大。
、认识感恩的心理:帮助学生建立一颗感恩的心。
、学会感恩: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感恩意识,激发爱心,引起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四、活动对象
五年级学生,岁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家庭情况信息卡。,歌曲《感恩的心》,家长代表发言稿
,爱心卡片
六、活动形式
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爱”,从爱的角度分析并理解感恩。
辩论赛。在辩论中明白“感恩心理”是我们完整人格的一部分。在“我手写我心”活动、以及与父母的交流中传达爱。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活动主题。
师: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所遇他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和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美。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比如说亲情。我们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同学们,今天这节心理教育教育课的主题就是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
、板书活动主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音乐旋律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师的导语,使学生明白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聆听故事、表达感受
、多媒体出示以下两个故事,教师解说。
故事一:年轻母亲舍身救儿。
年月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我的全部。故事二:父母停止养育,只因孩子“伸手党”。
上大学一年多,没有主动给父母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父母不知其学习状况,不知其发展状态,感叹只有要钱的时候才会有沟通,令父母寒心。所以决定以后不会再给予孩子生活上的资助。
【设计意图】典型的事例可以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指南针,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动力,在这个环节中,贴近生活的话题极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地发掘他们内心的思想,公正客观的评价,拉近对话的距离,为下面的环节作铺垫。
、听了以上两个故事,从感恩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从年轻母亲舍身救儿这个感人的事迹中,我们再次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从父母停止养育,只因孩子“伸手党”这个事例中我们明白了,学会感恩,本质上就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做出回应,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更应该像他们珍惜我们一样,用自己的小小行为做出回报,而不是漠视,而不是淡然处之。同学们,学会感恩,是温暖的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学会感恩,是感情的黏合剂。只有学会感恩,我们的家庭才能更加和谐。
三)、主题活动、增强意识
活动一、填写家庭情况信息卡。
、师:感恩词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字眼,也许我们都不曾理解过感恩的真正含义。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存在着无限恩情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回报。说到感恩,同学们首先会想到自己的父母,下面的环节就看看你对深爱你的父母了解多少。
、预设分钟时间让学生填写家庭情况信息卡。可以邀请家长协助完成。需标出“我知道”与“我不知道”。
、(通过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填写情况。)分享他人对家人的了解情况。
、小结: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多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父母,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一定要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
活动二:算算“亲情帐”
学生们咨询身边的家长,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再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然后设想一个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亲情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也太不容易。
活动三:怎样感恩。
、学生分组交流。
)、在你的成长中,还有哪些父母做的小事让你感动?
)、谈谈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回报父的关爱和帮助?
、学生回报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家长共育班会课的真正目的仍在于让学生与家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沟通,双方能够形成“共情”。并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再现学生需要有机会展露自己真实的心理状况,也只有学生的参与才有可能增加课堂的真实性与实效性。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与家长沟通的情况下,你们完成了了三个任务,非常好。老师想,在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也无时无刻不给予我们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他们总是默默地付出,让我们以为爱像空气一样平常,可是,却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因此,我们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感恩虽是一个舶来词,然而我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美德。请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感恩的成语、诗歌、故事等。
)、小组活动:我们能为父母做的事
每个小组自由讨论,我们可以为父母做哪些事情。组长记录,小组起立表达。
)、学生家长代表发言。
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常常诵读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父母。但愿,这样的古调真正渗进我们的血液,我们常常铭记,无论生活还是其他,都需要感恩。
、家长对我说,我对家长说
家长拿出准备好的信件,开始读信。之后学生拿出准备好给家长的信,给家长读信。
【设计意图】情感在信件交流中能够得到培养,“亲子”对话,抒发真情,唤醒“感恩”。
、课件出示诗一首,生共同朗诵。
师: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回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下面的这首小诗中结束这节活动课。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的朗诵,再次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得到过太多人的关爱和帮助,让我们铭记,让我们懂得感恩。
师寄语:感激我们的父母!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板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聆听故事、表达感受
主题活动、增强意识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