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第二次跟帖(杨悦)

发表日期:2018/12/27 14:15:3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杨悦 有552位读者读过

1.《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使学生初步感受用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所具有的简单明确的优点。

例题加法是教学重点,主要是通过看图了解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的结构,通过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出示例题后,刘老师先告诉学生“︷”和“?”合起来表示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表示什么意思,告诉学生表示“一共多少个”以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在说的时候,我会提醒学生观察“?”在图中的位置,看看不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的意思。在学生都能看出“?”的不同处之后,我再进行总结。

相比例题,其实“ 试一试”对学生来说,理解和列式都更难一些是本节课的难点。出图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并借助在例题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认识到图中的括线及下面的数量8’表示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面有1个。篮子上面的‘?个’表示要求的问题:‘篮子里面有几个苹果’。讲解清楚后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充分理解后再让学生利用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解决问题。由于减法是难点,因此对减法算式的理解要比加法更细致,列式之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8’要写在减号前面,充分理解减法含义。

通过本节课的听课,使我对看图列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学生做对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多说,只有在充分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另外,由于学生才一年级,一切都处在学习、成长阶段,因此像看图列式还要告诉学生: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不应该像以前一样去数,有时是数不出来的,而应该用小脑袋去思考!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是首次接触到括线,更是首次接触到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所以作为老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理解括线的含义,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解决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刘老师注重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尤其在总结方法这一环节做得非常好另外,刘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加法和减法两类实际问题,让学生清晰得知道问号的位置不同,就是所求的问题不同。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知道了合起来的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才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的理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认识分数》

知识不能是被动地接收,必须由学生主动获取。教师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经历了分数的产生、发展,并形成了初步的分数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不同感观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创造分数”这一环节,引发了学生的思维风暴,课堂生成丰富,是设计中不可多得的亮点。教师在概念建构中三次最主要的活动。其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图形的1/2,重点展示1/2的不同分法。其二: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表示正方形纸表面的1/4,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正确的表述。其三:将几分之一的分数放在一起,比较大小。三个活动各有侧重,又有联系,层层推进,其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的课改思想。教师组织活动井然有序,学生交往充分,思维灵动,师生情感融洽,展现了教学的民主和和谐。

无论是刘老师的课还是周老师的课,从某种程度来讲是有相同点,她们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初次接触,对这种类型的课她们的教学方法也都是相似的,她们都注重第一次接触的重要性,如果首次接触概念就非常模糊,接下来教师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纠正,但是孩子们也未必会听的懂,所以周老师和刘老师的教学是深刻的。这两节课就好比小树苗,在刚开始时我们就要把它给种直了,深深植入泥土里,让它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