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第三次跟帖(马芳)
发表日期:2018/12/12 16:10:1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马芳 有640位读者读过
12月11日,我校进行低年级数学展示教研活动,观摩学习了三位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感触深刻,受益匪浅。
尤其是徐睿老师的《认识11-20各数》较为深刻,也体会颇多。《认识11-20各数》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又是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做好认知上的准备。所以,教好、学好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孩子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无忧无虑,所以要教好一年级数学,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上数学,喜欢上我们的课堂,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课堂上。而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仿佛身临其境,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数学知识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一理念,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帮助他们熟练地数数,掌握数的组成。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10根小棒,通过交流展示,使他们发现:要知道大家摆的小棒是不是10根,必须先数一数。接着用神秘的口气说:“老师想到一种方法,可以不用数,一下就可以看出是10根,想不想知道?”这样又一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结合实物演示把10根捆成1捆这一过程,使学生感悟到10个一就是1个十,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刚才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加深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一概念。最后,继续让学生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发现20以内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