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数学教研第一次跟帖(马芳)

发表日期:2018/11/5 14:18:5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马芳 有649位读者读过

11月2日进行数学校级教研,特邀特级教师王凌讲座点评。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作为新教师的我每次参加数学教研课都受益匪浅。

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王特对算理的分层教学法,算理是计算的原理和依据,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算理不清,算法难以牢固;算法不明,计算技能难以形成。因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形成运算能力的两翼。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本质就是不仅要知道该怎么计算,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即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三个操作层次的目的

1.行为操作,是指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例如摆小棒、圆片等,以得到计算结果。其目的是通过行为操作,以直观的方法获得计算经验和计算结果。

2.表象操作,是指学生在脑中将行为操作的过程像“放电影”似的进行回放。其目的是通过表象操作,提炼计算过程,从具体走向抽象。

3.符号操作,是指借鉴行为操作和表象操作对抽象的算式进行演算。其目的是通过符号操作,归纳计算方法,达到通过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的状态。

三个操作层次的关系

1.行为操作是基础,是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渠道。表象操作是沟通行为操作与符号操作的桥梁,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阶段视觉和知觉组织起决定性作用。

2.符号操作的主要作用则是抽象算法。符号操作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两个环节的操作活动,在“明理”的基础上将具体操作反映在算式中,以符号操作的方式进行表征,并且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抽象出计算方法。

3.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操作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可以以一个例题为主完成操作的三个阶段,有时也可以将同类的计算问题先强化行为操作,然后再选择其中的部分算式进行表象操作,最后选择一个算式进行符号操作,其他的算式可以作为同步练习的材料。所以说教有法而无定法,想要运用得当,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实践、多反思,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