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教育故事 张蕴宇
发表日期:2018/12/26 20:18:2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蕴宇 有677位读者读过
走近你的心
“老师!老师!!小浩打人了!!!”班里几个孩子慌慌张张得跑进我的办公室,异口同声道。
一听到“小浩”的名字我头就大。这个孩子是个留守儿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老人家的溺爱以及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孩子的性格变得很奇怪——冲动孤僻不愿与人交往,而且性格反复无常。比如你批评他,有时他会捏紧拳头浑身颤抖,有种下一秒就要冲上前和你打一架的感觉;有时他又会可爱得捂着嘴巴在角落里不好意思地偷笑,让人摸不着脑袋。
对于小浩这样的孩子,我在心里已经不自觉得把他定义为“心理不健康孩子”,虽然他是第一次打人,但心中那种对他厌烦的心情还是“嗖”地窜进脑袋里,让我先入为主地认为做错事的人就是小浩。
当小浩和被打者来到我的办公室时,小浩竟然还在捂着嘴笑!这让我对他的厌烦变成了厌恶,我没像以往那样先问清情况,而是直接严厉地批评了小浩:“你干嘛打人?!你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吗?!!打人了你还有脸笑?”
原本还在捂嘴偷笑的小浩,一听这劈头盖脸的指责,神情陡然变成了愤怒,他的脸因为生气变得扭曲,我甚至能听到强忍怒气而咬紧牙关的声音。他捏紧拳头,扬起头却不敢用眼睛看我,恶狠狠地冲我吼道:“我没有打他!”说完就把头别到旁边不再说话。
“同学都看到你打人了,为什么还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是他到处说我打小黄我才打他的!”又是一阵低吼,他双眼盯着地面,不愿看我一眼。
我心里一紧,看向被打者,他马上躲开了我的眼睛把头低了下去。
原来,班里的同学都看不起小浩,不仅不愿意和他玩,还会诬陷他。谁的文具不见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定是小浩偷的”。被打者更是传播谣言来抹黑小浩!硬是说他打了我们班的小黄,小黄都被打到医务室去了。
我严厉地批评了被打者,又向小浩道歉。可对他的伤害已经形成。从那次以后,小浩再也不捂嘴偷笑了,也再也不看我的眼睛了。他变得更加孤僻,小小年纪就弓起背,缩着身子走路,躲避路上遇到的每个熟人。
看到大课间时他一个人坐在花坛边发呆,从他身边路过的孩子都投以鄙视的眼神,我的心中充满了心疼和愧疚。虽然小浩行为与常人不一样,但班里孩子对待他的方式是不是根据我对他的态度来的呢?正因为我把他看作“心理不健康孩子”,上课时有意无意的语言或眼神的反映,让班里其他孩子渐渐也瞧不他呢?也许正是我对小浩的偏见才让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想到这里,我感到更加懊恼。我一定要弥补我的过错,让小浩过上幸福的童年。
放学后我第一次去小浩家做了家访。知道了孩子悲惨的过去。原来父亲有暴力倾向,从小他就在恐惧中生活着。后来父母离婚,母亲去做皮毛,过年才会回家。而父亲再也没有回来过。为了弥补孩子,爷爷奶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有求必应。我意识到这个孩子更加需要亲人、需要朋友、需要老师的关心。可是由于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他以为不高兴就可以像父亲那样随意使用暴力。知道问题所在后事情就好处理多了。
我联系了小浩的妈妈,告诉了他小浩的情况,并且还录了小浩每天孤孤单单的样子给他妈妈看。小浩的妈妈在电话那头同我达成了共识,妈妈同意争取每天都与小浩视频聊天,多关心他的心理状态。
之后,我带小浩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去咨询和疏导心理问题,上课时经常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对了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回答错了,不允许同学笑话他,而是温柔耐心指导。几个月下来效果显著,小浩开始偷偷帮我倒垃圾打扫办公室了!看来,他心里是对我很感激的。我有些感动,虽然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可是看他依然形单影只,我不禁又陷入了沉思中——该怎么样让同学们接受他呢?
也许要从我做起!
大课间时,我主动拿起跳绳邀请小浩一起跳。他又开始捂着嘴躲到一边偷笑不好意思了。我鼓励他:“老师跳得不好,还请你多教教老师!”小浩呆呆地看着我,愣了会儿才缓慢地向我走来。他把头埋得很低,从我手中接过跳绳的一端,小声地对我说:“是跳……双人的吗?”
我点点头,继续鼓励他:“你能来和老师跳,老师好开心。”
他一听立马不好意思地耸起肩,把头埋在肩窝里偷笑。
随着跳绳有节奏地上下飞舞,我和小浩一起跳过了跳绳,也一起跳过了他心中的阴霾。第一次,听到他放声大笑,那笑声在空中徘徊了很久才消失。自从我陪小浩跳过绳后,同学开始主动来找他跳长绳或者玩游戏。小浩开始还会扭捏地看着我不敢去,我向他笑笑,挥手鼓励他去玩。现在小浩已经很好得融入到了班集体里,听到他无拘无束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得大笑,我终于体会到一名教师得责任与快乐。
“亲其师,信其道。”在我发现孩子问题后,我庆幸自己没有熟视无睹、冷眼旁观。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孩子,积极地去走近孩子的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事实证明,不要去轻易给任何一个孩子贴标签,只要给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鼓励,多一份尊重,孩子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地欣喜和感动。